1.
上?还是不上?
看到精读打卡营的海报时,我的内心一直在打鼓。
要不要参加呢?上次清单营没有参加,这次会不会比上次的难?要是没有及时打卡,那200元押金要打水漂了,那可是女儿的一罐奶粉钱!可如果不参加,那我成天潜水在读书营的意义又在哪里呢?挑战自己的机会,又不好好把握。
和群里的伙伴Lily一沟通,不管了,报名!要是再不报名,那就只能永远都陷在自己的舒适区,哪里会有成长?
对,想一万次,不如行动一次。
都知道精读好,那就从这次开始细细读一本书。
于是,我第一次将一本书读了4遍,第一次写了一篇书评,第一次连续十天对一本书的精彩段落进行分析和推敲。
2.
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曾几何时,我看书从来都将就心情的,心情好的时候,多看几页,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就少看几页。很多时候,总是会被各种小事打乱心境,于是,看书也就成了生活中基本被剔除的事项。
参加了精读打卡营之后,我开始每天早上看书1小时。宝宝要是醒的早,我就只能将看书的时间挪到上班前的1小时,把平日里更新简书文章的时间挤掉。
每天晚上睡觉前,写好第二天打卡的内容,再看书半小时。
参加打卡前,我的睡眠时间是跟着宝宝走的,宝宝睡了,我就立马睡。
这段时间,坚持在宝宝睡后,再坚持1小时。白天的状态感觉也还不错。
原先费尽心思想读书,那也只是想想。
有了任务之后,读书就成了一种习惯,固定在每天早上和睡前都进行。
习惯,真的是件省心省时间的事,到点做起来就好。
3.
工作VS读书?这都不算困难了。
现在的我们都是身负多种角色,即是职场人士,又是妈妈、女儿、妻子等,每个角色都要分摊一部分时间。有些时候,工作忙到要加班,要不容易回到家,宝宝又闹着只想抱抱的时候,那种内心的奔溃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体验过?
以前遇上这样的情况,我会想到找伙伴诉诉苦。有些时候就会冲宝宝发火,结果就是宝宝哭闹地更厉害,心情就更加不好了。
参加了打卡任务之后,知道有些事情是无法避免的,唯一的方法就是优化事项的时间安排,工作的时候专注投入,争取一次性做好工作,用更短的时间做完更多的事情。陪伴宝宝的时间不能压缩,那就投入地陪宝宝。无关紧要的事情都删除,其他的时间就用来看书写文。
更专注和投入地工作,居然还会让我更急迫地读书。
Workhard, read harder. Be a great mom!
4.
长久的坚持和开放的心态。
很长的一段时间,我都觉得读书可有可无。
学过小六老师的知识管理训练营之后,我一直觉得自己阅读速读挺快,也能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来小结和提炼。可是,那之后,我并没有读多少书了,只有这个骗人的回忆一直留在脑海中。
殊不知,读书这事,没有持续坚持,往往就没有效果。就像任何技能一样,长久不用,工具会破损掉,技艺也会退化。更不用说,现在知识和工具更新地如此之快,不快速小跑,就会被淘汰掉。
唯有坚持,长久坚持,才能通过时间来刷出自己的存在。
也有一段时间,我有过一种错误的认知,觉得知识是存量的东西。学会了,就得自己藏着,这样就能凸显自己的博学和多识了。一旦分享出去,别人也学会了,那自己就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了。于是,我很少分享,后来才发现,藏着藏着,自己也就忘了,也没法证明自己曾经学会过。
通过打卡分享,和同伴们的相互点赞和鼓励,我才知道原先的自己有多么可笑。
5.
教是更好的学。
之前看过学习金字塔的图片,很早就知道了教是更好的学的概念。但是,也只是嘴上说说的一句话,没有深刻的认知。
通过书中主人公在公司学习小组分享的启发,我也想验证教与学的关系。于是,想到了在自己建立的小群里开始分享自己读这本书《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的心得。
想到了,就开始行动,在过去的十天了,我在小群里分享了主题为《普通人如何找到开始读书的动力》《微习惯,读书也可以像吃饭一样》的两次分享。
之前是在微信群里直接用微信语音分享,后来发现到了一些问题,加上宝宝一旦发现妈妈在家就不愿意和外婆玩耍,我就想到了用荔枝微课的形式录制音频。等到宝宝睡着之后,我就录制微课,等到周日晚上,再将链接放到群里。
通过分享,我提前梳理了知识要点,对内容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真正地体会了一把:教是更好地学。
精读营打卡中,最可贵的是同桌的相互鼓励。
还有小分队排长美眉们的提醒和精美的特制海报。
打卡有你们同行,读书非同寻常地有意义,感谢,么么哒。
客官记得点个赞,你会更好看哦!
无戒365极限挑战日更营第15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