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如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A1、第一个维度是沟通协作力。
我们首先要明白,当孩子出现一些不当行为和挑战的时候,到底是什么需求没有被满足。然后我们再带着这些问题去和孩子沟通,这样才算是有效沟通。
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
A2、第二个维度是理解共情力。
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比改变孩子的行为更重要的是先去了解孩子内心的感受,当你跟孩子共情,建立了情感的联结,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有价值的、有归属感的,孩子才会发自
内心地愿意跟你一起去寻找化解挑战的方法。当孩子自己做出选择的时候,孩子除了能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会长期自发地坚持,这样的管教才是长期有效的。
A3、第三个维度是学习自控力。
培养孩子的自主感及自理能力,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孩子的事情,让孩子参与决定,避免家长单方面说了算。
第二,确定由孩子处理的事情,让他按自己的节奏来,家长不要过多干涉。
第三,孩子真正遇到困难时,父母要视情况提供适当的帮助,帮助孩子完成任务,树立孩子“我能行”的信心。而不能报复性地对孩子说:“我不管你,你自己看着办。”当我们这样说的时候,孩子会感觉到强烈的“被遗弃感”和“无助感”。
A4、第四个维度是自悟自省力。
我们可以尝试使用“关注于解决问题”这个正面管教工具。
首先,进行头脑风暴。一定要让孩子参与进来,而不是你自己一言堂。
其次,选择每个人都认为可行的,而不是只有你自己同意的。
最后,如果有期限要求,就设定一个回顾期限,允许有修改和调整,而不是一锤定音。
A5、第五个维度是幸福觉察力。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终身拥有的能力,因为幸福觉察能力太重要了。现在我们生活的环境这么复杂,孩子千万不能玻璃心。充满自信、有幽默感的孩子,往往更能感受到幸福。因为他们能把小困难和小挫折转变成学习和生活的动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健康成长。
幸福感,来源于让孩子守住边界做自己。这一点,很容易被家长们忽略。
S、《激发孩子的内驱力》,作者是付立平,从事家庭教育和儿童深度阅读研究已经2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