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中,黑娃在外做长工,给人当麦客,结识了东家的小老婆田小娥。当然,我不是想细聊陈忠实先生的书,也不是在为王全安导演的电影写影评,而是想向我记忆中的麦田献礼。
麦收时节,成群结队的麦客在麦田里挥舞镰刀,使苦心经营了半年的小麦粒粒归仓。那时的麦田,不仅能给庄稼人带来口粮,还能帮穷人制造营生的途径。黄澄澄的,和太阳相互映衬,影视作品中尤其喜欢用夕阳来烘托麦田的意境。
“远处蔚蓝天空下 涌动着金色的麦浪…………在冬季盼望 却没能等到阳光下 这秋天的景象……"在各种文艺作品中,麦田、金色、收获几乎互为代名词。或许不能算是对麦田的刻板印象,只是充满了对丰收之喜悦的祝愿与憧憬而已。
小麦是我国北方很常见的农作物,然而,在华北地区,其成熟时节在初夏。并不只有秋天才是丰收的季节,麦子熟了,则意味着炎炎夏日要到了。在农业还没机械化、人们还用镰刀收割的时候,在一眼望不到边的金黄里挥汗如雨当然与我无关,小孩子也有自己的乐趣——麦秆吸管,长长直直的空心麦秆是天然的吸管,带着自然的香气,怎样都用不厌,也或许是因为一年中也只有几天有使用这种巧物的机会。
诚然,风吹麦浪是美的,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冬春交替时节的麦田,也是近日才发现它是如此迷人,如此可爱。秋天收完玉米,播种小麦,整个冬天,麦苗像松柏一样,是一抹稀有的绿色。“瑞雪兆丰年”,那小小的苗苗,看上去如此轻薄,但即使数九隆冬被大雪覆盖,也不更其生机盎然。
大雾天也不尽是令人生厌。绿油油的麦苗,一垄一垄,近处整整齐齐,远处若隐若现,和电线杆一起消失于迷雾里,宛若仙境。此时,若有些牲口在田里觅食,会更增添些灵气,虽然此想法有些欠揍。但文艺青年来拍写真应该不会太差。
在列车上,所看到的风景是不美的,所看到的麦田也是不美的,有太多的障碍与遮挡,像是给自然穿上了外衣,也像是树起了栅栏。只有置身于麦田之中,眼前只有蓝天、黄土和绿苗,带着独有的芬芳,才能切实感受到大自然的妙处。孤零零的一棵树,则八成是柳树,还是在逝者的坟边,此时还未长出嫩叶,未经修饰的枝桠,带着天然的美感,是麦田里的舞者,保持着谢幕的姿态,我恍然发现找到了photoshop中使用的一些笔刷的原型。渐渐日落西山,云被染红,天的浑厚,地的清新,空气微凉,心旷神怡。
生于斯长于此,驻足去拍这儿的风景,竟会有种突兀感,只好在经过的时候,默默地悄悄拍一张,才勉强算是自然。长大,远行,钢筋水泥的城市,记忆中的那整片整片的绿色,会给我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