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在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吕雉的父亲吕公将吕雉许配给刘邦的原因被写成了吕公年轻时就喜好给人相面,相过面的人太多,认为刘邦相貌非凡,所以才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刘邦,但这一说辞显然缺乏可信度。
吕公将女儿吕雉嫁给刘邦的真正原因,史书里并没有明确记载,但我们可以通过《史记》中的《高祖本纪》、《吕太后本纪》以及《萧相国世家》等的记载来进行大胆的预测。
吕氏一族,并非弱者
吕公是为了逃避仇家,来到沛令家客居的。可能很多人会认为吕公不过是一个财主,并没有什么势力,因此才为了躲避仇家搬家。但事实上,在《吕太后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吕后有兄长二人,都是将领。长兄周吕侯死于战事,封他的儿子吕台为郦侯,封另一个儿子吕产为交侯;次兄吕释之为建成后。
看到了吧,老吕家不仅有财有势,吕雉还有两个这么牛的兄长。要知道这些吕氏侯爵,可不是仅仅因为吕雉的原因,而是因为他们立有战功。吕雉本人也非一般角色,史记中评价吕后为人刚毅,辅佐高祖平定天下,所诛杀功臣多得力于吕后。就是这样一个家族,居然为了躲避仇家,不得不举家迁徙,那他的仇家究竟有多么强大和可怕,就让我们浮想联翩了。
沛县之主,地方豪强
沛县中的豪杰官吏,听说县里有贵客,都前往拜贺送礼,萧何担任县里的主吏,主管接收礼品。作为吕公初到沛县,自然想找到一个合适的靠山,而沛县县令并不是最佳的人选。从种种迹象可以看出,沛县县令的影响力远远不如刘邦,刘邦才是沛县实际上的老大,真正的地方豪强。
《高祖本纪》中记载,刘邦在沛县担任小吏时,县衙中的官吏都与刘邦亲昵并随意开玩笑。又说刘邦生性仁爱而待人宽厚,喜欢施舍,性情豁达简易。还说他到姓王、姓吴的两家卖酒的老妇那里赊酒喝,表面上看是泼皮无赖之举。但他每次买酒或留下来喝酒时,两家卖出去的酒都是平常的几倍。其实这种现象并不奇怪,老大哥去那儿喝酒,小弟们自然也要去,这就是刘邦在沛县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萧文曹武,左膀右臂
在《萧相国世家》中记载,刘邦还是老百姓的时候,萧何多次凭借手中的职权保护他。刘邦当了亭长,萧何也常常帮助他,刘邦曾以官吏的身份到咸阳服徭役,一般人送给刘邦的路费只有三百钱,唯独萧何送了五百钱。
这里有两个关键点,第一刘邦去服徭役,大家都给钱而且标准是三百钱,第二萧何给的最多,给了五百钱。老大哥去服徭役,小弟们自然都要拿出点心意才说的过去。在《曹相国世家》中记载,平阳侯曹参是沛县人,在秦朝时,曹参是一个监狱里的小官吏,而萧何是主吏,他俩在沛县都是颇有名望的官吏。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刘邦以沛公身份起来造反时,他以中涓的身份跟从。所谓中涓之人就是亲近的近臣,说的通俗点就是最忠实的马仔。这再次告诉我们,刘邦尽管是泗水亭长,但实际他才是沛县的老大。
刘吕结盟,合作双赢
陈胜吴广起义后,沛县县令也想起义,便去问但曹参和萧何,二人向他建议说:“您是秦朝官吏,没有号召力,不如将刘邦找回来,这样大家不敢不听。”沛县县令很以为然,这说明沛县县令清楚,沛县实际的老大并不是自己,真正能鼓动大家的只有刘邦。
但中途沛县令又变了卦想诛杀曹参和萧何,二人便逃了出去投靠刘邦。曾经在咸阳服徭役时,见到始皇帝的仪仗,而发出“大丈夫应当如此”感慨的刘邦,写了一封信射到沛县城中,沛县父老便斩杀了沛县县令,打开城门迎接刘邦。上面的种种迹象表明,吕公在沛县要想站稳脚跟,躲避仇家的追杀,只有依附于刘邦。而其来到沛县的真正原因并不是投靠沛县县令,实际上是要交结豪强刘邦,二者是合作共赢的关系。吕公躲避了仇家求得了安稳,而刘邦获得了强援进而一统天下,婚姻不过是两家结盟的一种手段,从此刘氏和吕氏的命运便紧紧的连接在了一起。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