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以往,语言不太好融入老公这边,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到底和我生长的地方,差1000多公里。如今,人的心境不同了,会有意想多了解刘先生长大的乡里乡情。
大年三十,包饺子🥟吃。初一,乡里乡亲来家里打个照面,说个新年好,唠嗑几句,茶可能都没喝,又赶着把这新年的喜庆带去下一家。姑姑家,是今天来家里拜年。嫂子准备了9个凉菜下酒,5个热菜吃馒头。婆婆烧着火,打着下手。公公陪聊天,哥哥和刘先生去村里串门。晚上,四个孩子看春晚,我写自己新年的高能要事。
初二,去婆婆的妈家拜年。这边拜年,一般早上吃了早饭10:00多去,在人家那吃了下午饭大概三四点才回。婆婆娘家还在乡下住的有两个弟兄,一家整洁待人平和,一家莫乱待人势力。
初三,去婆婆的娘家拜年(认的娘)。也是两个弟兄,两家都整洁待人平和。不同的是,一家舒适时髦家庭氛围感极好,一家沉闷简单些。我很好奇,舅舅是如何经营家庭,风生水起。外婆身体硬朗,心态晴朗,舅妈能干好客大方,家里看上去舒适的温馨,外婆房间有大电视,舅妈房间有带屏幕的小度,在这干冷的陕西,他们的房间还有数盆多肉和几盆绿植。一只慵懒的小猫和不太会喊叫的小狗。舅舅聊天之际,他说,我50多了,总结就是一个家庭娶对老婆旺三代,娶错老婆破三代。可能还不止三代。他谦虚的让人感觉,他好像也没做什么特别的,都是因着舅妈特别好。回来和公公婆婆聊起他们家,才知道舅舅在疼爱老婆这件事上,是做到了极致。家里开始有些体力活了,舅舅不在家,怕舅妈太累,就提前喊人到家里给舅妈挂上补充营养的吊瓶。说舅妈从小没有了妈妈,很心疼她,把舅妈看得很重。赚的钱都给舅妈,随舅妈拾掇自己。舅妈自己从小没有妈妈,对外婆特别的好。变着法子做好吃的给外婆吃,给外婆洗洗刷刷,买新衣服。之前外公没去世时,说外公是大舅家管,但是大多半的时间里,都是在小舅家。小舅从不会计较,说兄弟就是应该这样。小舅妈,照顾老人的细活都是她干,她还不计较。生活里,舅舅给舅妈的爱,加倍的在这个家里流动。舅妈快乐的辛勤,在这个家里绽放着自己。这个家,让人沉醉愉悦。我想,有时间我要和我两个儿子,说说小舅小舅妈的故事,让他们体会体会,什么是心胸,什么是爱,什么是兄弟情。
回想起《高能要事》里面提到,“爱,温暖和亲密关系,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应对机制。只有好的社会关系,才能让我们幸福和开心。一个被爱过的人才会爱别人。” 我也深深的体会到,好的家庭氛围和强关系,让我们可以更好的绽放自己。
我很感谢,在陕西这个家的温度。彼此为对方着想,不自私。公公婆婆作为长辈,对孩子宠爱对儿媳接纳支持包容。哥哥和嫂子不擅表达,但是做事上自己能做的不含糊。虽然没有小舅家热烈,但是醇厚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