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几件上周高兴的事。
1.一周来,我试着用“箭头向下技术”指导了正在焦虑中的女儿,帮她识别并矫正那些无意思维和信念。突然觉得条件从句很好用啊:“如果…”,特别是我让她自己去完成的时候。虽然,她目前没给我她的答案,但我知道,她沉默的这几天就代表着我的“灵魂发问”影响了她。忍不住笑,胡先生也表示赞同,说这没毛病。
2.周日是我和胡先生结婚23周年纪念日,胡先生选择了看张学友60+的演唱会作纪念。看着年少时我们喜欢的明星如今60+了还依然可以在舞台上闪闪发光如少年,真的是莫大的温暖和鼓舞。胡先生说这是最值得铭记的情怀,最令人信服的实力,我说,这是最值得敬佩的状态,最令人尊敬的精神。还有,我们最美好的期待,期待又十年,大家都在。在我谈恋爱的年纪,父亲曾说,好的婚姻让人向上。受胡先生指教的23年,那些他风雨无阻开车甚至带着女儿接送我求学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感恩胡先生,也超级幸运胡小姐在我们身边。
3.我经常思考一个人好的状态到底从哪里来的?张学友在舞台上让我们看他的身材,他说,我身材还可以吧?要坚持运动啊;他说,香港人都很亲切,因为开窗就能和邻居say hello啊,香港太小了,要保持好的心态啊;他问我们,他70+的演唱会,我们会不会来?多好啊,因为现在,对未来要有更好的期待…一个人种种让人喜爱的品质,到底都来自哪里?任何的学习/体验都是一瞬间的事情,学习/体验是同时进行的,没有体验的学习,就不是真正的学习。所以在张学友演唱会的两个多小时里,我们是真正的学习到了,也找到了答案。不依赖于我的思考,我可以自然的问自己这个条件从句了:如果两个月前我不跟着李老师读CBT,我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4.这周单位填表选择专业亚方向,我看到有“焦虑症”,果断选择了。
说完高兴的值得分享的事,下面就说说这周读书的事。
关于无益思维,也就是那些可能不准确,可能没有益处,甚至可能两者兼而有之的自动思维,我们来如何评估?需要熟练掌握哪几种技术?比如标准提问(苏格拉底六问),比如使用其他方法:识别认知歪曲,设计行为实验,使用自我表露等等。
以焦虑时的应对策略为例,第一条就是阅读治疗笔记,完成一张思维自检表。
这也是我本周再读的重点。思维自检表和早期被称作“功能不良思维日常记录表”的思维记录表,能促使来访者在感到痛苦或采取无意行为时评估他们的自动思维。
如果我们愿意尝试,也可以使用清单来识别我们自己的认知歪曲。
思维自检表(第一面):全或无思维;灾难化;忽视或低估积极因素;情绪化推理;贴标签;夸大或最小化;心理过滤;“读心术”;过度概括;个人化,“应该”和“必须”陈述;管道视野。
这周我其实经常进入情绪化推理中。例子:我知道我在工作上做的中上等,我会收到患者的锦旗;工作强度吗,每天的门诊量也很大,均60-70人次/日。但很多时候我还就是觉得自己做的不好,不优秀。比如好多同事他们各种医学会兼职头衔一堆,填表都会填满……我都没有什么可以填的。虽然我告诉自己,我到了这个年纪,应该更知道什么对我最重要,但我还是会有羡慕嫉妒的小泡泡从心底冒出来,或许,这就是我认为他们都比我优秀的证明……这样的自动思维是不是就是我的核心思维?或者我这自动思维里面本来就有部分核心思维存在……
思维自检表(第二面)就用到了标准提问:例子,还是关于兼职学会这件事…
1.最好的情况是什么?
我也进入一个学会去学习交流。
2.最坏的情况是什么?
人家说我不够条件,拒绝允入。
3.最可能发生的情况是什么?
通过我自己递交申请或者某位喜欢我的老师的推荐……
4.如果我一直告诉自己这样的想法会发生什么?
我会一直觉得自己不够优秀,或者会有酸葡萄心理,或者生自己的气。
5.如果我改变自己的想法,会发生什么?
那会节约我大量的时间去做我喜欢的事情。
6.如果这种事发生在我的朋友身上,我会对他说什么?
我会告诉他,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享受当下每一刻的喜欢,多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
7.现在做什么对我有益?
让子弹飞一会儿,不需要再想着这件事。如果晋职称需要,我就去申请或者求助老师们。
我不知道以我为案例有没有说明白多使用思维自检表的益处。那么让我来问自己最后一个问题吧:你能总结一下我们以上所说的内容吗?
我能。
我们以上说到底就一件事:自动思维。如何回应自动思维?就两种方式:一阅读治疗笔记,二使用苏格拉底式的提问的清单或者工作表来评估。可以先以口头的方式使用工作表上的提问,当工作表效果不佳时,就需要我们先对困难进行概念化,然后就知道应该如何应对了。
另外, 加强自我信念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个人评估继续持有这个信念的益处和弊处,我们要知道的是:信念是想法不一定是事实;它们是习得的,因此也可以被忘掉;它们可以被评估和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