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变的。唯有改变是永恒。
说到这,忽然想到高中看过的一篇作文,主要讲的就是人根据水得到那些启发,其中有一段讲到要灵动如水,拿了苏东坡举例子。
说他灵动如水,虽被贬黄州但没有放弃自己“一肚子不合时宜的想法”,只是暂时收敛起来,仍然探索生活,并创作了有名的东坡肉。
这个例子没什么特殊的,甚至应该说是烂大街的。但是就是那段文章无端就是记得很清楚。
还是高中的时候,新闻周刊里有一个新闻,不知道怎么说起改变和初心易忘之类的话题了。记得很清楚,当时自己还是怀着一腔能把吸血鬼烫出一嘴泡热血的青年。
趴在桌子上梗着个脖子小声念叨了一句:十年之后我还是这样,不会变。
呵...呵呵 先替我自己尴尬一下。
那么人的改变是否就是不好的呢?
搁以前的自己我会觉得相当大的一部分是负面的,有种一旦被人说“你变了”就好像你背叛了某个大家的组织的感觉。
盲目地认为那个时候的自己已经进化到了“个人究极态”,实在是too young too naive。
但是后来自己却喜欢改变了。我并不觉得人变有什么不好的,误入歧途和向阳盛开是两回事。
人为什么要变?人为什么不能变?或者说哪些需要变?哪些不能变呢?
改变是为了适应这个社会,能够使自己更好的生活,这个更好并非单指物质方面,我觉得更重要的内心的状态。有能力知道需要做什么怎么做的时候我们能够应对更多事情,换言之就是保护自己在这个世界顺利正常生活的同时能够更加自在更得心应手。
用文青一点的话说就是尽可能减少出卖灵魂的时刻,拥有更多赎回灵魂掌握生活的权利。
/咱可事先声明,爱情誓言海枯石烂等不在此讨论范围
“有的人为了伟大的事业英勇地死去,而有的人为了伟大的事业苟且地活着”
平凡的我们虽然谈不上有多大的伟大事业,但从个人角度来看,私认为我们的生活能够舒心这就是目标事业。
论语中曾说孔子提出过这样一个思想:国家混乱君主无能时隐居,国家安定君主英明时出世。第一次看到这段意思的时候也想像子路那样不解,难道圣贤之辈不正应该匡扶正义平乱安定泽被苍生吗,在混乱时隐居是否是懦弱的表现呢?
直到现在我才渐渐能够理解孔子的真正用意。
苏轼灵动如水,是一潭活水,所以即便自己的主张不合时宜被朝廷排挤,但他仍然能够在悠悠夜月与友人信步闲庭,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