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与问题无关
“创造之道”是指一种风格,而非实质内容。
“解决问题”与“创造”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解决问题是采取行动,排除某种状况──也就是排除问题。创造则是采取行动,让某种事物出现──也就是你创造出来的东西。我们大多是在一个解决问题的传统中被抚养长大的,鲜少有机会接触到创造历程。
历史上最伟大的领袖与政治家都不是问题解决者。他们是开创者,他们是创造者。即便在遭逢冲突的时代,例如战争或者经济大萧条,他们都为了打造出自己理想的社会而采取行动。
用解决问题来创造我们想要的文明,却是个不高明而且不恰当的方法,而且通常无法解决既存的难题。解决问题,最多也只能舒缓现状,但很少能够达到最后的成就。
问题
导致──解决问题的行动
导致──问题改善
导致──解决问题的行动变少
导致──问题仍然存在
许多人认为,人生由一连串要解决的问题组成:令人不开心的恋情、糟糕的工作、长期健康问题、财务困难、令人备感压力的家庭生活、不肯挺你的同事、公司里钩心斗角。
许多人的人生与他们的问题始终脱不了关系。他们所采取的大部分行动都是为了解决问题,借此摆脱问题。但尽管他们采取了那么多行动,问题仍然一箩筐。有些人必须面对老问题,有些人则是有新问题。
讽刺的是,解决问题会让人产生虚假的安全感。它让你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找到问题,把它解决。
根据心理学家的观察,有创意的人做的事情往往都是如此不寻常。因为创作者深具原创性,他们似乎就跟其他大部分的人有所不同。
解放心灵与集中心智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集中心智时,创造者需要一个投射注意力的对象。对于创造者来讲,他们投射注意力的对象就是他们想要创造出来的最后成品。
解放心灵却有点像在你希望有鱼的水池里钓鱼,你压根儿不知道会钓到哪一种鱼、该怎么钓。
创造,则像是真的在钓鱼。到水池以前,你就已经知道自己想要钓哪一种鱼了。如果你想要钓鳟鱼,你会带着飞蝇钓设备。如果你想要鲈鱼,就要带着铅锤与钓饵。
创造过程中总是有未知数,就像钓鱼一样,但是当你知道最后你要创造出什么时,你就有办法聚焦在创造历程上,而不是让创造历程变得凌乱随意。
人生中所有最严重而且最重要的问题,基本上都是无解的。……问题无法被解决,只会被更大的问题掩盖掉。进一步仔细斟酌后,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更大的问题”将会把注意力提升到另一个层次。病人的兴趣提高,关注范围变大,而且视野变宽,无解的问题也就失去了急迫性。并非问题本身获得了合理的解决,而是因为一种更新、更强烈的生活焦点出现,问题只是相形失色了。
不管问题是什么,大致而言,任谁都无法彻底解决它。如果不知道该怎样创造出自己想要的东西,你总是会面临接踵而至的新问题。只有创造,你才不会遇到问题。
何为创造
创造这件事跟你过去习以为常的反抗─顺应取向截然不同,如果你还在思考你的生活会不会有所改变,那就太荒谬了。
创造的五大步骤
1.把你希望创造出来的东西想清楚
创造者都是先从结果着手的。首先他们会先对自己想创造出来的东西有个概念。在你创造想要创造的东西以前,你必须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
光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是一种技能。我们的传统教育体系并不鼓励学生去了解自己想要什么。学校所教的只是从有限的人生选择中去挑选“正确的”顺应方式。
2.掌握进度
掌握进度又是另一种技能。也许这会让你误以为很简单,但我们大多习惯以偏见来观察现实状况。有些人将实况美化,有些人将它丑化,也有人选择报喜不报忧,或者报忧不报喜。创造者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就是对自己创造的东西保持客观的态度。
你也必须培养出这种客观检视现实的能力,方式非常相似。许多人认为“现实”苦涩难尝,总要到事后才知其甜美。
如果你学会如何掌控自己的创造历程,你就会培养出一种正视现实的能力。不管情况是好是坏或不好不坏,你仍然会想知道实际上的状况为何。
3.采取行动
一旦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目前拥有什么,下一步就是采取行动了。
创造本身就是个学习的历程:学习哪些行动有效,哪些没效。创造者所拥有的本领,就是试验以及评估试验结果的能力。
创新并不全然是一种借由犯错来尝试的过程。当你采取新的行动,设法实现创造理念,你也等于是在培养自己的某种直觉,借此判断哪些行动会有效。创造者因而有能力建立起一种“方式精简即是美”的原则。这通常要一段时日才有办法做到,而且你的创造经验越丰富,培养出那种直觉的可能性也就越高。
有些行动能够帮你直接达成目标,但大多数不会。唯有当你能够调整或修正你目前的行为,你才算是对“创造的艺术”有所了悟。我们常被谆谆告诫,说最好“第一次就达成”,或者更糟糕的是要求我们必须做到“尽善尽美”。这种态度有可能导致你根本不懂得什么叫作修正调整。为了实现你的创造理念,当情况不妙时,你该做的也许是见风转舵,而不是坚持到最后。
有些人鼓励其他人“撑下去”,养成“决心与毅力”,借此避免习惯性的放弃,但是这种策略几乎不曾奏效。因为修正行动的能力并未持续强化,光是试着“撑下去”,充其量就像是拿头去撞墙。当你满腔热血地一再“撑下去”,但又一再失败,你眼前的最小阻力之路就只有放弃一途了。也许你以为放弃的习惯是一种严重的性格缺陷,但实际上可能不是那样。能让你的创造历程继续下去的,不是毅力、意志力或决心,而是边做边学。
4.遵循创造历程的节奏
创造历程有三个不同的阶段:萌芽、同化、完成。每一阶段都各有其独特的能量与不同类型的行动。
萌芽始于一种兴奋感与新奇感。萌芽阶段的部分能量来自非比寻常的新活动。
同化是三者中最不显眼的阶段。此时,刚开始的那一股“兴奋感”消失了,你的焦点从内在行动转移到外在行动上。
完成是创造的第三阶段。此阶段的力量类似于萌芽期,但此时的力量是运用在越来越具体可见的创作活动上的。这一能量不但可用于完成你正在创造的成果,更可让你预先准备好下一个创造历程。
5.累积创造动能
创造历程能帮你创造出自己想要的东西,它是一种可靠的方法,而且这方法本身就蕴含着发展性。
经验的累积让他拥有了创造历程中常见的动能。
如果今天你就开始创造你想要的东西,十年后你想创造自己想要的东西时,就有更充分的准备了。每一次新的创造活动都会让你累积关于创造历程的经验与知识。如此一来,你当然更有能力构思自己想要什么,也更有能力实现自己想要的成果。
感悟:接受不能改变的,确实很多问题本事就是无解,耗在上面只会更多的无力感和绝望。
和之前看的书异曲同工,就是意志力是一种资源,会很快耗没了。且会反噬造成其它的混乱。
学习这2章,可能理解了解决一个问题的方法可能是走向另外一个方向,然后不经意获得了当下问题的解决。
创造的过程本事就会带来持续的好奇心和不费意志力的动力,源源不断的。
创造者的情绪也会天然的跳脱出来,毕竟新事物没有发明出来之前,新事物的新环境并不存在,方便意识到东西和环境的关系和它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