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我在老家厨房做饭时,看见侄子在玩飞盘,很有趣,于是提出来跟他玩一个捉迷藏的游戏。
刚上一年级的侄子一听乐坏了,拿着飞盘就开始藏。
第一次他在院中藏好,兴奋地喊着:“大娘,我藏好了,快来找呀!”为了配合他的心情,我放下手中的凉拌菜,走到他跟前。只见他笑嘻嘻地站在一个纸盒前,把双手背在身后,我一看就知道藏在他背后的盒子里,因为他的眼神“出卖”了内心。
我找到飞盘,他来了兴致,继续藏,我继续找,接连两次我都找到。
人的兴致一旦被激发,就不可阻挡,大人、孩子都如此。侄子那颗想赢的心,激发了继续游戏的欲望,变得更加聪明了。
这次,也就是第三次,他换场地了,跑到南平房去藏。他鬼点子可够多啊,南平房里物品杂乱无章,接连三次,我都没找到,最后一次竟藏到了冰箱底下,取不出来。
这时,我没有直接帮他取,而是想到了刚读完的那本书《怎么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决定用“解决问题”的技巧跟他合作解决。
我先鼓励他自己想办法,他先找了一个大扫把,跪在地上扫,结果不但取不出,反倒飞盘更往里面去了,情急之下,他又找来了一根筷子,筷子进去了,飞盘离出口更远了。
到吃饭时间了,我跟他商量可以边吃饭边想办法。有了这个约定,他吃饭时偶尔跟我用眼神交流,看起来始终没忘记此事。
饭后,我问他想出办法没有,他摇头。看来他自己确实不能独立解决这个问题了,接着进行第二步。我问:“你可以请求我的帮助,需要吗?”他肯定地回答。
我还是没有直接代替他取出来,而是给他支招:“你可以找根长条的东西取出。”我们一起找到细长木棍后,他自己趴到地上取出了飞盘,然后一起交流了感受。
就这样,从独立想办法,到半扶半放,再到最后自己取出,整个过程中,孩子的思维得到了训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给孩子创设娱乐,而非严肃刻板的氛围,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