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国时期,东吴临江建了一座城,孙权为它取名“武昌”,寓意是“以武建国而昌”。
武昌城中有一座高楼,专用于瞭望敌情。蜀汉贤臣费祎,也就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特意提到的“志虑忠纯”之才。相传费祎登临此楼,羽化登仙,驾鹤飞升。此楼遂得名黄鹤楼。
到了唐朝,黄鹤楼已经失去军事价值,成了游览胜地。
2.
黄鹤楼作为游览胜地,文人骚客免不了要留下一些墨迹。
宋之问,就是写“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那位。他最早出手,拿出了一首五言律诗《汉江宴别》:
汉广不分天,舟移杳若仙。
秋虹映晚日,江鹤弄晴烟。
积水浮冠盖,遥风逐管弦。
嬉游不可极,留恨此山川。
“占得先机”的宋之问,或许会美滋滋地想:我今后就是黄鹤楼的代言人!
3.
某年某日,王维在黄鹤楼送别友人。友人姓康,担任太守。或许,王维跟这位康太守交情浅,赠别诗也就写得不够走心。
《送康太守》
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
郭门隐枫岸,侯吏趋芦洲。
何异临川郡,还劳康乐侯。
这首《送康太守》,大唐豆瓣网评分仅5.9。
王维暂时撼不动「黄鹤楼代言人」宋之问的地位。
4.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友人。当然,李白的这位友人,可不比康太守那样的无名之辈,而是鼎鼎大名的孟浩然。
李白曾经对孟浩然深情表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如今,idol孟浩然即将前往扬州,“迷弟”李白跑来送行。依依惜别之后,孟浩然扬帆启航,逐渐消失在了天际线。李白目送友人远去,挥毫写下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前两句在讲,老友孟浩然即将离开武昌,去哪儿?扬州。一想到扬州,就会想到杜牧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和“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继而想到“美”这个字。况且孟浩然很会挑时候,选择在暮春三月去扬州,怎一个“美”字了得!
后两句更美,不妨套用俄国诗人莱蒙托夫的《帆》来描述:在那大海上淡蓝色的云雾里,有一片孤帆儿在闪耀着白光!
李白此诗一出,好评如潮,点赞数甩了宋之问和王维几条街。
据说康太守读了以后,忍不住挖苦王维:唉,同样的题材,不一样的作品水准。诗人与诗人之间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5.
有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珠玉在前。其他诗人写黄鹤楼,还能怎么写?
天才少年小崔登场!
小崔,全名崔颢,汴州人氏。
那天黄昏,小崔登上黄鹤楼。他时而仰望白云苍狗,时而俯瞰浮光跃金的滔滔江水,时而远眺位于江心、芳草萋萋的鹦鹉洲。小崔陶醉于大自然之美,感慨赋诗: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是黄鹤楼的最强音。从此,人们登临黄鹤楼,就会想起这首诗,好比登岳阳楼,就会想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登鹳雀楼,就会想起“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登谢脁楼,就会想起“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甭说王维、宋之问,就连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也被盖过了风头。
据说,李白读到崔颢的诗,怅然若失地发微博@崔颢: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6.
李白不愧是李白,他能够学习其他诗人的长处,汲取灵气,融入血脉。这就好比武侠里兼修“吸星大法”和“易筋经”的大高手,恣意潇洒,笑傲江湖。李白有这样的本事,当然也可以“诗成笑傲凌沧洲”。
话说李白下了黄鹤楼,来到江心处的鹦鹉洲。
鹦鹉洲之得名,跟东汉末年的名士祢衡有关。祢衡裸衣击鼓骂曹,曹操怀恨在心。但曹操素有爱才之名,杀祢衡,恐怕会失人心。腹黑的曹操想出了“借刀杀人”之计,打发祢衡去黄祖那儿。黄祖是杀伐果断的大老粗军阀,依祢衡的性子,活不过一集。祢衡生前曾创作《鹦鹉赋》,死后入土之处,便叫鹦鹉洲。
当李白踏上鹦鹉洲时,他亮剑出鞘,欲与崔颢试比高。
《鹦鹉洲》
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崔颢用了3个“黄鹤”,李白就用3个“鹦鹉”。
我们仿佛看到,崔颢和李白分别幻化为黄鹤和鹦鹉,在长空中展翅翱翔,各展神威。
鹦鹉终究略输一筹,这局,李白输了。
7.
但李白毕竟是李白,傲视群雄的他,岂肯低下高贵的头?他能否槌碎黄鹤楼?
某一年,李白漫游南京,登上凤凰台,看滚滚长江东逝水,忆魏晋名士之风流。
刹那间,李白诗情万丈,爆发了小宇宙,一首《登金陵凤凰台》横空出世: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崔颢用3个“黄鹤”,李白就用3个“凤”。崔颢写“烟波江上使人愁”,李白就写“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一次,凤凰和黄鹤,打了个平手。
8.
遍览唐诗史,有个很神奇的现象:不少诗人流传最广的诗作,仅一首。
比如崔护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若虚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刘希夷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崔颢同样如此。他这一生,写过不少诗。
有的倾诉儿女情长,比如“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有的抒发少年意气,比如“仗剑出门去,孤城逢合围”;有的招致大诗人李邕的白眼,比如“十五嫁王昌”。
它们都比较普通。崔诗中,称得上钻石的,唯有《黄鹤楼》。
而这首《黄鹤楼》,即便让“天纵之才”李白仿写,也做不到超越。
一首,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