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课本中琅琅上口的古诗,只是我们文学启蒙路上浅尝辄止的一杯清酒,更多的只能靠文字的注解和翻译,进而达到表面意思的理解和智慧,对于诗人所处的情景和要表达的感情,却无法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一方面是由于知识积累厚度有限,另一方面主要是人生阅历和成长经历的匮乏。现如今,参加工作已两年有余,学生时代播种下的那颗,对古诗热爱的萌芽又一次萌发。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时隔多年,重读此诗,似有一番顿悟之感,春季盛开茂盛的兰叶,秋天皎洁璀璨的桂花,这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咏叹,诗人眼中的兰叶和桂花,是这个季节,最富有生命力的象征,是它们,赋予了季节的魅力,共同形成了欣欣向荣的美好季节。大自然的万物生长,被诗人尽情歌颂,而现实中,我却屡为琐事所困,想到这里,内心不禁充满了羞愧,古人尚能以一番大气笑对生活,我怎么能因为一点小事就困惑不已,为负面情绪所左右。时间的车轮,在不断的向前,我们很难再现古人那般美好,却能从带有时代感的文字中,感受他们对于生活的那份豁达和潇洒。我们为现实生活诸多烦恼所困,房贷,车贷,工作,人际关系.....这些现实的压力,很多时候,让我们倍感压抑。值得庆幸,书桌前那本许久未翻开的诗集,带给我以精神的极大慰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只有短短的10个字,却能准确生动的描绘出大漠与落日的壮美画面,这该是多么大气的一种胸怀和眼界,每读此诗,便有一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顿悟,心情大好,这种感觉是任何一种物质上的享受所不能比拟的,让人回味无穷,乐在其中。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赋予了草木以生命,在诗人眼里,一株一木皆有自己的本心,借以自喻,后半句,又何求他人来折?更是韵味十足,将诗人内心的想法借以何人折,表达的淋漓尽致,这番通透之感,今日读来,依旧是饱含哲理,让人信服。
“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端起酒杯,与明月共饮,月下成影,似是三人在对饮,这般孤独,在诗人笔下,也竟是如此雅致,令人慨叹。此刻,皓月当空,胸中的苦闷与烦恼,尽在与明月的觥筹交错中,被良辰佳酿所代替。如今,我们也时常感到孤独,却少了诗人的几分雅兴,苦中作乐亦是趣事一件,重要的不是所处的境况,而是面对不顺时的心境。见山不是山,是胸怀天下的豪迈,见水不是水,是百川到海的包容,见云不是云,是鹰击长空的豁达。
一首首古诗仿佛一列时光列车,穿越千年,带我们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市井乡村的风土人情,见证时代的变迁与发展。
纵使现实诸多不顺,属于古诗的这块净土,永远带给我们以宁静,这是对古典文化的热爱与坚持,更是一种信仰,这种信仰自古至今,毫无褪色,经时间的打磨,愈发熠熠生辉。给我们困惑时以顿悟,挫折时以动力,堕落时以警醒,平庸时以劝诫。古诗,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学修养的提升,更是人生前进路上的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