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在你的心目中子路刻苦吗?子路给人的感觉就是,不踏实学习,还老是反对孔子,和他顶嘴,但是事实是这样吗?想一想就知道,在子路初入孔门的时候,他还是一个以为南山的竹子搬来就可以当箭射的,不愿意学习的少年呢,但是如今的子路早已经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可以治理朝政的子路了,在这期间,肯定有不少的坎坷。
别看子路每次出现,十有八九都会被孔“教训”一顿,看似孔子没有一点的认可、肯定、表扬,但是孔子其实自从子路来到孔子门下,孔子就一直赞赏着子路的勇敢与忠诚。比如"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从中可以看出孔子非常赏识子路对孔子忠心耿耿,而且说跟从我的只有子路,子路的忠心是独一无二的,连颜回都比不上(颜回听了会不高兴么?),这是如此高的评价,你说子路他听了能不高兴吗?但是孔子的下一段话马上又给子路给按了下去。
孔子说子路也就勇敢这一特点好过我,剩下的就没有啦!为什么呢?为什么孔子偏偏要说子路勇敢而不是他忠诚呢?出海旅行可以说是危险重重,当时没有如今的技术,更没有天气预报,变换莫测天气使出海危险重重若不是真心想着追随孔子并且有胆量去做的不就是勇敢吗?这里看上去孔子是说子路除了勇啥都不行,但是这里孔子是在暗示着子路,子路他够勇敢,更重要的是子路会把老师传输的道理统统做出来。《论语》说过,“子路有问,未之能行,唯恐有问。”子路自己还做不到的一个道理或者思想是,他就不想愿意接受更多的知识,知道把自己不知道的知识消化掉,能做到这种地步,子路难道不好学吗?子路肯定好学了,那么为什么孔子还说子路的知识思想不够呢?跟颜回对比值来说,每次老师传输道理的时候,颜回都会把它们记到一个册子上,回去以后慢慢消化,但是子路就不一样,老师传输一个道理,子路做一个。那这样速度当然会慢,毕竟,有些道理需要很长一段的时间才可以领会。也许这是子路知识储备量不如颜回的其中一个原因?
孔子说子路“勇过于我,无所取材。”子路哪里还需要做的更好呢?我觉得是用后面必须要有的道。孔子说过,“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为什么小人在贫穷的时候就会无法无,但君子在穷苦的时候就会保持应有的道呢?因为君子的穷并不是真正物质上的穷,对君子来说,什么是真正的穷呢?真正的穷是精神上的穷,孔子认为他的天命就是恢复周礼,推行仁政,在孔子看来,现阶段的穷苦只不过是物质上的穷苦,但是孔子依然没有忘记自己的天命,没有忘记自己应该做什么,没有忘记道。所以说当小人发生危害的时候,他们就忘记了儒家的本意,做人的本意,就会胡作非为。但是当君子发生危害的时候,君子就不会忘记我们应该做什么,不会忘记那样做是对的,那样做是不对的,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但是勇和 道有什么关系吗?当然有。
一个小人,非常勇敢,但是他却忘记了道,在危机的时刻就会胡作非为,若果没有了道,没有了好学的精神,任何好的性格都会做出不荡的事情,所以孔子特备注重提醒子路不要一直想着勇敢,后面没有到与仁支撑,事情也就不会好到哪里去。
子路的有点肯定是有的,比如说他十分好学,这一点与颜回十分相似,他也十分勇敢,只一点从始至终孔子一直十分认可,子路对忠心也很强。但是子路也是有不足的,比如他老师想着勇,但是对道与仁的理解却没有那么的深刻,子路敢于行动,但是对于知识的理解还没有那么完善,但是不论如何,子路在孔门弟子中是最有亮点的一个重要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