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的奶奶,永远都是做事利索,爬树很快的模样。从小我们姐弟几人对她的态度就是又爱又怕,爱的是,在很多时候,她总能拂过父母的意思,帮我们达成自己的小小心愿;怕的是,每次总在你还想和她在争执几句的时候,她那个出手又快又狠的大巴掌总会出其不意地袭来。
奶奶很疼我们,就是在小时候家里条件不是很好的情况下。每到过年地时候,都会给我们几个一人买一套新衣服,并且不分男女,统一都是她最喜欢的大红色;疼爱却不溺爱,对于我们的教育,她也是该出手时就出手,毫不含糊。所以,我们对她真的是近之一分,则怕;远之一分,则爱。
奶奶性格活泼,热情大方,熟知她的人都知道。她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我与她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了十七年,对于她的喜好和生平所惧怕最清楚不过。奶奶喜欢看戏,戏文里那些跌宕起伏、原源流传的故事她都倒背如流。家里听戏的碟片更是一盒一盒地摞着。每次听戏前,奶奶都会和她的那群老姐妹们提前约好时间。快到点的时候,一群人吵吵闹闹地走进家里,爷爷忙着招呼大家落座以后,就端出盒子里的碟片,让她们将自己喜欢的挑出来。一阵雀跃的讨论后,碟片选好了,按捺不住的观众们已经讨论上了,爷爷则忙着替大家放碟片、调音量等等。就是在这种耳熏目染的影响下,当其他小伙伴还在讨论动画片、电视剧的时候,我已经接触到《五典坡》、《大登殿》、《火焰驹》等等这类高难的戏曲文学艺术了。
奶奶也经常去庙里上香替家人祈福,当然还是和她的那群老姐妹们一起。一步一步从这座山头走到那座山头,来来去去,那条路已不知被走了多少遍。我也曾陪她去过几次,几个庙宇走完,让我累的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可是她却为了家人的平安康健,就这样无怨无悔地走了几十年,从青丝走到白发,并且还在坚持走下去。似乎她走的更多,上天赐予我们额快乐就更多些。在很多无神论者的眼里,这显的异常荒谬与荒诞,可是与她而言,却是唯一能为家人做的。
如果将人对事物的喜恶按等级来分的话,奶奶喜欢听戏,应该是占了九分;喜欢去庙里上香是十分,那么她对于蛇这种生物的厌恶便占到了十二分。其实更准确的来说对于蛇她应该是害怕,在这种生物的面前,奶奶的活泼、热情通通没有了,她身上所有美好的品质都被深深的恐惧代替,连逃跑都会错了方向。当然,我对于这种生物也是敬而远之的,通常在十几米外听人说又见到,我都会绕道而走。
奶奶也是个孩子性格的人,早些年家里还有果园的时候,她经常带我们去园子里看果子,也是在那个时候,我被奶奶发掘出还有爬树方面的良好潜质。从此以后,一到果园,我就忍不住内心的激动爬上树去看看高处到底长什么样。但有些时候,我就不敢往高处爬了,比如刮风的时候,树晃来晃去的时候;比如高处的果子依靠在邻居家的土墙上的时候。每当这个时候,奶奶总是恨铁不成钢的把我从树上倚抱下来,然后擦拳磨掌,自己上去摘最好吃的果子给我们。她上树的速度真的很快,我觉得爸爸和叔叔们都赶不上她。后来听奶奶说,小时候生活艰苦,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在那连柳芽都抢着吃的年代,这都是逼出来的生存技能。
性格外向的奶奶,当然也是个热心肠的人。早些年,姑姑家种西瓜、西红柿的时候,给家里都是整袋整袋的拿,这也就是长大后我很少吃西瓜的原因。但是这些蔬菜、水果,我们从来都不是自己吃掉。每次姑姑刚把东西放下没有几分钟,奶奶就开始嘀咕,给这家几个西红柿,给那家的老两口送一个西瓜。有时刚好有来串门的老奶奶们,人家临走时,她就直接让人带回去了,还开心地说,省的自己再送一趟。那些老奶奶们经常碰见姑姑就说:“每次你来看你爸妈,我们这些老婆子都跟着沾光哩。”有时我也跟她打趣说,你就不能让东西多放一会,再送给人家吗?原本还笑嘻嘻的老太太马上转脸,义正言辞地说:“你姑姑一次这么多,我们也吃不完,再说你们知道老话怎么说的吗?大家吃上传名声,一人吃上填茅坑。”我所有未来得及说出口的话,就被最后的“茅坑”两个字,活生生地噎回去了,老太太则优雅地转身离去,留下呆若木鸡的我愣在原地。
和大多数老人一样,我的奶奶也喜欢热闹。每逢家里来客人了,她总是高兴地跑前跑后的忙着。一会招呼客人喝茶、看电视,一会又和妈妈一起张罗着做饭。很多时候,出现的场景就是客人拉着让她也坐下,但是她又觉得让我们给妈妈帮忙又不放心,自己想去厨房看看。她们拉拉扯扯的样子,让人看着又想笑,又觉得很暖。
做事果断是她
冷面热心是她
爱玩爱热闹也是她
这就是我的奶奶,一位平凡的北方老太太。
2018/10/11于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