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时候有被忽视感受的时候吗?你能随时感受到父母是爱你的吗?
自己小时候,总是隐隐约约的感觉爸妈并不太关注我的感受。还记得有一次,我也就5、6岁吧,我跟着邻居小朋友一起出去玩儿,好像中午吃完饭出去的。玩儿的时间比较长,忘记了回来,等到妈妈找到我的时候,已经是傍晚该吃晚饭了,见到我,便把我拉回家,不由分说的胖打了一顿,并且生气的指责了我很久。我那时候就是心里感觉很害怕,但并不敢说出来,心里还特别委屈难受。
后来,等我大一点后,回想才知道妈妈是怕我玩儿丢了,也因为我们几个小朋友是在货场(火车运输货物的地方),拉货的火车头会来回在铁道上穿梭,大人肯定是怕我们出事,才会那么生气。可凭当年的年纪,我是无法分辨出,妈妈是爱我还是讨厌我,妈妈只表达了她的愤怒,并且打了我,但我完全没感觉到那就是担心那就是爱我……
现在想来,自己内心的那个委屈至今忘不了,而且还是不愿意去表达出来,其实这也只是我记忆中的其中一件不愉快的亲子故事。妈妈不能理解我的心情,忽略我的感受,我也不能理解妈妈的心情,也不敢问,只会哭,这中间的那条沟,就这样一点一点的随着类似被忽略感受的事件增多,变得越来越宽。我想,我们现在经常用的“代沟”这个词,也是有这部分原因,才会如此的常挂在嘴巴,以便形容这种感受。
父母对孩子说话以及与孩子互动的方式,都会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痕迹。其实每个父母都不遗余力地爱着孩子,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坚强独立的人。但要用什么方法沟通才算好呢?比如我自己的这个例子,把妈妈惹怒了,如果妈妈那时候懂得避免使用暴力、不正当的语言伤害我,也不会不由分说的先胖揍我,是先跟我先沟通,再做惩罚措施,就会好很多。
你肯定得问,在这样的气头上,都已经暴跳如雷了,怎么才能避免使用不当的语言跟孩子沟通呢?其实这里是有个小技巧的,叫做“不侮辱人地表达怒气”。具体怎么做呢?
要使用描述性的语言,不进行人身攻击。爸妈应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而不是指责和侮辱孩子。你只需要把自己愤怒生气的感受用描述性的语言说出来就好了,而不是直接就说:“你真傻,你真笨,怎么有你这么一个败家孩子,你把我气死了,我不要你了,你快滚出去……”这类相互伤害的话语。
当然,在与孩子的日常摩擦当中,我们有时会控制不住自己,重蹈覆辙。但这是一种学习新语言、忘记原有语言的过程,需要一定时间的练习和强化。
当你感到很迷茫,甚至不能够坚持使用这种新的沟通技巧时,不妨考虑一下,为人父母,我们的主要目标是什么?找到一种方法,帮助我们的孩子成为善良而坚定的人,这是绝大多数父母的目标。
一晃就这些年过去了,自己也是为人妻为人母,但是在跟孩子沟通这个方面,我却有很多童年留下的不好的印记,有时候竟然不太会面对孩子的一些低落情绪,虽然孩子年纪不大,但是我的很多无助跟无能为力,却时不时的隐隐的在心里冒出来。
我真心的提倡,已婚但还没有孩子的年轻朋友们,提前学习做父母,提前看看书或者来听书,甚至可以去报些专业的父母课堂课程,提前学习些育儿的知识,把自己先调整好,才能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拥有幸福又心花怒放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