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听有声书《三体》,叶文洁的才华和遭遇让人嘘唏。听小说,很过瘾!既能领略文笔之美,又被人物的命运深深吸引,这所有的一切如同频共振一般在我的内心深处激起涟漪。
关于文字的美,关于小说的魅,如艺海拾贝一般,漫无边际,漫无目的,只可邂逅,不必刻意。
(一)约等于无忧(落落专栏)
睡醒的时候,窗外的雨还没有停。很开心的是,那棵银杏树越长越茂盛,茂盛得几乎不像是在城市中会有的样子,它几乎快把小半张脸压在了我的窗户上。有时候推开窗户,它已经迫不及待地窜进些枝条,宛如带着声音“今天干了什么”、“接下来要干什么呢”“告告诉我告诉我”……
我重新躺回到床上,看银杏带来碧绿得不合理的初夏,床头看完的书扣放着,一整本已经比入手时胖了好多,翻得膨了起来,里面还掉落过很多零食的碎屑,有过折角,有一个部分比别的要黄旧些,因为在那里停留得久了一点吧。这大概算是美好得不太像样的一个午后了。
邂逅小说大概就是这种感觉了!仿佛有什么东西帮我们打开一扇门,无数的可能迎面而来,让人惊喜又雀跃,生命仿佛重新被点燃一般。
小说只是一个载体,所以它是什么、谁写的、写了什么其实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它培养了自己的想象力,锻炼了自己的共情力,它是智慧和趣味的结晶,美得胜过碧绿的初夏。
(二)同道中人
写小说的人应该更懂小说吧!
一部小说要如何吸引人,是剧情先行,抑或人物先行,人物要如何发展,带动剧情从开始,像步步设置的高潮迈进,并且在最后给予读者既不让他们落空同时又能超越他们需求的结局。这是一桩非常具有难度同样也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挑战,是每个以文字为生的人都无法逃避的诱惑。这是“写”的快乐!
读小说的时候,小说中的人物是从纸页的第几页开始活了过来,他们在随后进入我们的人生,进入我们的宇宙,我们会为这些虚构的人物而发出真实自然的喜爱!
读和写之间有着恍若隔世的知己般的默契,是一种双向奔赴的、丰富而深刻的邂逅。
有人说,去参观卡夫卡的纪念馆时,纪念馆被布置得非常特别,压抑甚至带一点点荒诞的恐惧。可是当你了解了他的生平,了解他的爱情后,会觉得纪念馆的装潢没有违背卡夫卡。写出《变形记》和《城堡》的他,绝望又孤立,当精神上所有的负担被压迫到最后,在那个极端微小的世界,有化身为笔的才华,就会带来炫目的爆发吧。
看轻松的小说,欢快的小说,简约的小说,看繁复的小说,生涩的小说,看每个不同的作家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创作的小说……自己的人生做不了自己的主,那种不自由的愤怒有时候仿佛火山爆发一样,即刻就要奔涌而出,经年累月,学会妥协的我们做了自己的叛徒。多么遗憾又可悲、可怜、可叹的人生啊!
那就--捧起一本书吧,读散文的灵动,读小说的丰富,看别人的悲欢离合!此时,籍由文字,我们傲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