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一直是衡量软件开发价值的标准,在过去确实是这样的,即使放在现在也是正确的。但是,不与时俱进的经验就会显得落伍。我们大学时候学的软件工程,各种开发流程定义,各种算法定义,这些落伍了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没有。但是,技术是进步的,以这些基础为基石,构建的更高级的应用,却是在颠覆这种定义。
技术的基础单元,用以前的软件工程来定义,完全ok。但是以这些技术基础单元组建的更高级的应用,却已经超出了软件工程、软件开发流程的定义了。
比如说,我们开发一款软件,按照以前的模式是先需求调研,然后需求分析,做静态页面(抽象化过程),开发,测试,上线,这是我们整个开发的流程,也是目前为止,97%的企业开发流程。这个流程是经过无数前辈总结的宝贵经验,其正确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也正是一切都按照这个流程去走,在需求变化日新月异的今天,流程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正在慢慢显现。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当一个软件产品纳入开发计划后,所有的人员都开始按照上述流程开始有条不紊的工作,但是大一点的项目,按照这种流程少则半年,多则一年才能完成一个项目的开发。但是大家都知道,技术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或许你刚准备上线,比你更加先进的产品已经推向了市场,这个时候等待你的是,推倒重建,再走一遍这样流程,时间再次被浪费,从而进入了一个无休止的恶性循环。为了不陷入这样的怪圈,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提出了敏捷开发,即以最小的代价,立刻上线哪怕功能还不完善,也要推出,从而占领市场。不仅互联网企业,这个在硬件企业里是经常碰到的事情,你的手机还没上市,领先你一代的对手的产品问世了,就意味着你的努力白费了。
虽然大家尽全力的推出敏捷开发,员工不遗余力地加班赶进度,但是这终归不是长久之计。解决这个问题的,还是从硬件企业开始的,大众MQB平台开启了汽车模块化的时代,于是各大车企纷纷效仿。这种模块化带来的直接好处是,新车的设计变得更加简单,只需要在模块上修修改改即可,以前推出一款新车型大概得个3年的时间,现在好了,半年即可,这就是模块化带来的好处。
软件开发的灵感都是源于实体,既然实体有了模块化,那么软件如果有了模块化,是否意味着软件工程、软件开发流程的重定义呢?答案是肯定的。云蛛系统就是模块化的产物。类似MQB平台,我们不再需要遵循以前的模式,软件的开发只需要和用户在一起讨论,一起拖拽组装,这样,一场需求会开下来,一套软件也就做好了。而以前的种种软件开发流程已被彻底的颠覆,这就是模块化带来的好处。
云蛛系统,作为重定义软件工程、软件开发流程的标杆类大作,必将一个更快,更好,更强的软件开发世界带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