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鲁棒棒
写于:20240907
正文
这周二的时候,也就是 9 月 3 号,小学正式开学了,因为毕竟是第一次当小学生的家长,所以就觉得分外兴奋和紧张,大概有几点原因,是我不得不紧张的,也是没有办法不紧张的。同时又觉得有些奇怪和诡谲,为什么呢?因为我在想,是不是我管的过于宽了一些,毕竟孩子是必须要找到自己的生活的,他必须建立自己的生活,我作为新手家长,从幼儿园阶段过来,虽然育儿园阶段我外出北漂的日子居多,而且那几年自己的事很乱,包括就业啊,生活啊,还有爱好啊,未来发展的方向啊,我考虑的东西很杂乱,所以就觉得无暇顾及生活的其他方面,自然就忽略了孩子的生活。
或者说我不想去和孩子一起体验生活,因为孩子与大人,实在是太不同了,虽然我看过一些 “育儿” 的 “热门书籍”,但是这些理论都没有办法让我彻底的信服,我也没有提出一个比较好的,贴合自己生活的方案出来,就是浑浑噩噩的度过了一段时间。
现在我经常晚上会看一些 “育儿” 的 APP,上面有很多家长,我自己一开始的时候是很浮躁并且浑浑噩噩的,想的也都是看看大城市的家长都在做什么,就算自己没有资源,或者说不具备那些 “好的东西” 至少也能够 “知道和了解” 他们都在做什么。
如果生活是一个比赛,将来我的儿子在应试上败下阵来,我也好知道自己到底做了什么事情,到底为什么会这样,这样的心态虽然复杂,但是对我来说还是很必要的,因为觉得我的生活就是在想办法弄明白一些事情。
比如我最近又开始认真看 “专业书” 了,我隐约觉得可能继续从事本专业的工作的几率比较小,不过我还是想继续把该看的东西看完,该写的东西写完,该做的东西做完,只要我有余力,我觉得这是我必须做的事情,然后就很有动力了,我觉得我还是在寻找意义,而且是有点拼命寻找意义的感觉,虽然我总说自己很 “虚无”。
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我逐渐对自己的了解,我发现,我对很多事物的理解都在表面上,没有办法深入下去,包括我的生活也是这样,我一直生活在表面上,没有深刻的体验,我想能达到的是能够深入的去了解某个事物,然后我就觉得满足一些了。
在对子女的陪上,你会发现,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几乎没有成长的空间了,那么如果一直在这些杂事上下功夫,我不知道是否能达到我想要的生活,当然我也可以试试,毕竟我现在三十多,等我六十多的时候很可能会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也可能弄不明白,我自己也不知道,总之我觉得自己像是生活在罐头里面,总是不知道罐头外面是如何的。
先说一下实际的情况吧,以下内容都是真实的。
本地的小学,对一年级新生的要求是早上八点到校,中午 11 点来接孩子,其次在没改点之前,下午两点四十送孩子到学校,然后五点半左右接孩子回家。
这个是作息上的,我觉得还不错,不过貌似跟三十年前我上小学的时候大不相同了,我也是在本地乡下学校上的小学,早上需要七点出发,七点半到校早读,读到八点,然后上午四节课,12 点放学。
下午也是四节课,放学就到了六点多了,并且那个时候是九十年代后期,周六也要上一节课,至于周日可以休息,不过我个时候貌似并不觉得特别累。
其次就是,我上小学的时候是没有人接送的,我更喜欢一个人上学,放学,而现在的小学生貌似都是需要接送的,一开始我觉得不太适应,因为貌似之前认为,“上了小学就轻松了”, 因为幼儿园的时候真的很累。
然后学业方面,因为貌似是第一周,小盆友还在适应阶段,毕竟幼儿园和小学是完全不同的,在六十个人的超级大的班级里,社交必然是巨大挑战,所以最近的知识讲授可能没有,其次晚上的作业也仅限于 “自己洗袜子” 这样的生活挑战。
这是目前的作息情况,我认为相对于现在的教育政策,我需要更了解 “教育环境”,因为真实的环境才是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比如 “双减” 啥的,我最近才查了一下这个文件的具体的内容,并且感觉,鸡娃或者不鸡娃,一个是个人选择,另一个就是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
那就是你为什么选择 “鸡娃”,或者你为什么选择 “不鸡娃”,如果是因为自己 “懒惰”,因为自己 “缺乏责任”,那么很多教育子女的过程都会被看成是 “佛系的”,因为 “佛系” 把自己的不作为都掩盖了起来,这是非常危险的。我比较不赞同这样的事情。
我认为教育子女的 “技术” 不是最重要的,你可以看任何最先进的教育方法的书,如果可以你大可以去找老外的书来看,我最近正要研究老外的 K12 到底是如何传授知识的。但是技术总归是技术层面的,与其说 “激发孩子对知识的兴趣” 不如说是 “引导孩子建立生活”。这是非常非常困难的。
我认为亲子关系容易失败的一个原因,一是 “控制欲强烈”,第二个就是 “辱骂与说教并行”,本身在家教上,我受的教育就是 “恐吓与辱骂”,当然我的学业并不好,不过我对知识很有兴趣,我近期正好借机弥补一下小学的知识,我把自己定义为半文盲。
技术是及其表面的,你可以跟孩子读绘本,学 “英语分级”,或者学 “斑马”,再或者也可以学 “猿编程”,你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去做这些事情。但是其中充满危险,因为当你花了大价钱买了课之后,发现没办法让孩子学习之后,就会很愤怒,有一种非常愤怒,无助,焦虑,恐慌的感觉。
接下来你会如何对待自己的孩子,就不用我多说了。
所以很多从 “鸡娃” 到 “佛系” 的家长,都是因为受到了 “挫折” 才如此的,并不是他们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更优秀,也不是他们不爱自己的孩子。
对此我出具的方案就是 “没有方案”。
因为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些情况,但是对孩子发脾气的后果是比较严重的,这会让孩子建立起不好的印象,毕竟现在正是孩子建立生活的阶段。
今天就写到这里吧,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