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我才当了小学家长一周不到,但是已经深深地体会到当家长的焦虑。女儿上学前,我很反对给孩子报各种课外补习班。我相信孩子的天性是玩耍,而让学龄前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无异于泯灭孩子天性。
在我这种反主流思想下,女儿除了跳绳班,没参加任何兴趣班,我觉得她的幼儿园生涯应该比其他大部分小朋友都要轻松得多。
然而刚刚入学一周时间,我却开始反思之前什么都不学的做法是否正确了。一开始,抖音开始莫名其妙地向我推送幼升小应该做哪些准备。一年级语文要增加哪些课外阅读。数学要把口算达到哪种程度。英语最好在小学阶段把初中单词全部背下来。今天女儿又掏出了英语书,告诉我老师要求读第五页单词,课文。我让她自己读一遍,发现她完全不会。在学了半小时后,她才稍稍能跟着读下来。我不禁问她,老师有教你们吗?她说,只是带着读了三遍。我顿时觉得有些愤怒。
gj取替了所有学科类教育机构,但是学校老师讲知识点又是一带而过,这是间接地把压力转嫁给家长。我英文不错,但是如果孩子家长都不会英文该如何是好?难道孩子从一年级就放弃学习英文吗?
想当初,我们小时候,家长基本都不过问学习。不会的题目,只有询问老师,或者与同学探讨。而如今,不知不觉家长却理所当然地担起了辅导孩子的重任。
套用网络一句玩笑话:80后小时候开学,要自己大扫除。作业没写,老师批评学生。而现在学校大扫除要家长去。学生学习有问题,老师会批评家长。80后真的是悲催的一代。
没人愿意内卷,没人想无缘无故地焦虑。但现实却逼得我们无路可走。当鸡娃当道,焦虑成为社会主流情绪时,我们是否还能成为一名清醒的旁观者,做出理性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