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自由”到底如何衡量才算数?
财务自由是个根据现实情况而动态调整的定义,它的“”动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当居住环境从小城市过渡到大城市,生活需求发生改变,财务自由的标准随之发生改变。
2、当职场发展和事业追求发生改变,想做的事情变多了,财务自由的标准会随之改变。
3、当消费理念从节约变成适度享乐,继而变成及时行乐,财务自由的标准也会随之改变。
所以,每一个时间段为自己设定的财务自由的“定值”从来都不成立,在时间面前,根本站不住脚。
为什么要追求财务自由?
快乐不是从金钱中衍生出来的,而是从“体现自身价值”中体现出来的。
焦躁的人依旧焦躁,多疑的人依旧多疑,愤怒的人依旧愤怒,生活的内核从来没发生改变,那么金钱不是让他们变得更好,而会变得更糟。
“财务自由”中的“自由”非常重要,那么进一步想,“自由的人生”到底求的是什么?在我的理解中,“自由”会带来顺意内心的选择,让自己不为他们而活,去做体现个人价值的事情,然后在取得成绩的时候,油然而生出“自我认同和快乐”。在这个推理链条中,金钱存在的价值就是给自己提供做自我的机会,除此之外,它其实带不来更多的附加价值。
试想,如果一个人用“只要实现了财务自由,我就可以全天下吃喝玩乐”作为目标,他们不过以此作为“懒惰人生”的借口罢了,那么懒惰的人又怎么可能实现财务自由呢?
真正渴望财务自由的人,往往会在拥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后,将自己的全部时间都投入到“实现自我价值”这个更加长久的事业中,因为集中所有的精力反而更容易取得成就,继而带来更大的经济回报。这应该是“财务自由”提供的最好的良性循环。
财务自由的数字
一个家庭拥有的资金可以长久满足宽裕的生活要求,那么就可以算是“财务自由的入门”。
首先,这个宽裕的生活质量,包含家庭的日产开支、医疗费用、教育费用,以及赡养费用。
有一个便捷的算法,就是看上一年度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然后乘以三;如果家庭中有两个孩子,就乘以4;如果家庭中的老一辈没有太多的存款或退休金,那就把人均可支配收入乘以5
人均可支配收入
为什么以“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计算的基准点,是因为真正影响我们生活质量的,是“可支配收入”啊。
能掏得出钱去国外度假,送孩子去私立学校,给家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条件,这些都需要随时可以变现的钱。房子即便市值再高,并不能每隔几个月就兑换出一大笔资金,房子的价值也只是纸面上的东西罢了。
在讨论“财务自由”这个话题的时候,我认为必须把没有流动性的固定资产剔除在外,从“可支配收入”这个角度来讨论。
以上就是我对“财务自由”这个话题的理解。那么如何赚到三五百万,甚至一千万的金额呢,那自然是从现在开始去学习理财知识,去熟悉各种投资工具,去阅读各类经典大师的书籍。
我们不可能通过一两节理财课程,就快速成为百万富翁或者千万富翁,也不可能花几个月时间跟随一个股神就身价暴涨。
金钱,会因一个人的急躁而姗姗来迟,也会因为一个人的执着研究而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