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着孩子上完初中,高中一住校,做妈妈的就突然间闲了下来。现在继续在家待下去还是出去工作,在两者间一直犹豫一直徘徊,几年间突然与社会脱轨,不要说自己是孩子的拐棍,无形中孩子也成了自己逃避外界接触的借口,似乎相夫教子做的颇顺利,也觉得自己做的很到位。
和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凑在一起,话题几乎就是不知道吃什么好,不知道做什么有兴趣。生活的富足,没有了幼年在父母身边永远有干不完的琐事。现在吃什么就去买来做,在懒了可以叫外卖,直接送到家门口;天热了有空调,出门有私家车,最差坐滴滴也是分秒的事。每天除了睡觉是静止的,所有的时间逛商场,陪孩子做作业,看望父母,朋友聚会,手里面身边最离不开的就是手机。时间哪去了?看快手没人打扰,一上午时间就在低头看手机中打发过去了。晚上在床上看手机一会儿就半夜,当然我只说我自己,或者有和我相似的。
有一天良心的发现,道貌岸然的教训儿子,不要老看手机,要给自己确定一个目标一个方向,看手机要有节制。儿子头都不抬的对我说:“你自己做到了再说。”我是大人,我回答。大人怎么了,你一天都做什么了?就该有特权玩手机?我恼怒儿子和我顶嘴,可就是和儿子掰扯不明白。
自己赌气试试不看手机可不可以,随手在儿子的书架上拿了一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直以为这是一个盲人写自己生活艰难的故事。
今天当我读完全书的时候,我才知道自己之前的认知是错误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女盲人海伦·凯勒所写,她在一岁半的时候,一场疾病使她变成了一个又盲又聋又哑的人。身体上的残疾并没有让她自暴自弃,相反她积极地努力的学习,热情的接触外界,最后靠自己坚持不懈的意志和老师的帮助下,她通晓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语言。并且还上了大学。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感到自己读晚了,如果早一点看见这本书,自己也许会有更多的思考和决定,当然今天读完这本书也对自己触动很大。一位盲人每一天要做那么多的事情,身体上的诸多不便,并没阻止她停下来依靠别人,停下来抱怨和哭泣。这本书曾是老师建议孩子的课外读物。当我这个已经到中年的妇女捧起这本书的时候,我才觉得年龄和身体都不是借口,而是你是否确定自己生活的方向,是否向着那方向走去。
海伦一生致力于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如果不是作者在强调她是盲人,你根本发觉不到是盲人写的书。
是啊,我们会对每天看见的山说,天天看有什么看头,车来车往看着都晕有什么欣赏的,即使最美丽的花老看也会厌烦。是的,我们会这么说,因为我们觉得我们能看见,一切都很正常。假如我们闭上眼睛把自己置身在黑暗里会如何,其实不用这样的做法,我不知道你有没有病痛过,当病痛袭来,你会怎么样想?会想我会死去吧?或者会想那就死去吧,不要这样的折磨。因为我这样经历过,所以当看到海伦在黑暗里,在无声的世界里,却用她的人生照亮了整个世界,她励志的故事又同时影响了多少人!当然她所付出的,我们都会明白不是说说就这样简单。人活着的艰难和生活中的起起伏伏每个人都经历过,但是和海伦的人生相比,我们的又算什么。
海伦说:“上帝让我看不见,听不到,说不出,是想通过这种残缺而给世上的残弱者一些启示。”她是如此乐观的对待自己身体的残缺。读海伦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传递给读者的每一句话,都是希望是快乐是感恩是友情。
海伦说:“许多好书都是我的良师益友,它们凝聚着许多智慧人物的聪明和才智,对它们我同样满怀着敬畏和感恩。”海伦通过阅读了解世界,又用自己的爱心回馈给世界。我呢?一个四肢健全的,人生虽说已经过半,但是后半生该如何走?
走出家门,走向社会,用自己的能力做出一些贡献。学会感恩:感恩父母的养育和赠与的健全,感恩朋友间的相互信任,感恩爱人的相携相伴,感恩儿子的调皮捣乱,感恩那些陌生人的偶尔援助;是的,学会感恩才会爱上这个世界,才会用心的生活,也许我所表达的海伦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并不完美,但是我知道海伦所传递的是一颗坚强的向上的正能量的心,身体外表的残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的灵魂失去奋进的力量,脱离人群互助合作。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爱,学会关爱大家,爱才会让你享受阳光的温暖,享受人生里真正的快乐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