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重新梳理课后服务的名单。开大会时,我以为我说清楚了:我需要变动人员的名单。变动的学生分三类,一类是增加的人,一类是不参加后服务,需要删掉的人,一类是继续参加,但是参加的信息有变动的人。
统计表收回来一看,我才知道,我没有表达清楚。好多老师直接在我发的原公示名单修改后发过来。他们是好意,觉得这样减轻我的负担。可是,他们不知道,我还有另外三个表格,需要变动的数据。
问题出在我这里,我的信息没有完全传递到位,赶紧补救。
于是,我重新发了统计模版,又给年级组长一一打电话确认,我需要三类名单,分别填在三个表格里。
下午收回来,又有很多班级不对。删除表格里,有的孩子只是不参加基础托管,社团没变。造成这种误差,仍然是我的原因。因为社团是课后服务的一部分,我就默认“有社团,变化基础托管信息的孩子”为修改的一类。有的老师理解成不参加基础托管就属于删除类。
学校班级太多,再重新填表来不及。于是,凡是涉及到删除表格的班级,我又一一打电话找班主任确认。
工作不复杂,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两个实习妹妹做了一下午。
放学后,一直泡在这件事情里。
我又把莎莎叫上,和另一个留下来的实习妹妹加班。做完后请她们两个吃完晚饭,结束都快十点了。
送走她们,我去买了一点东西。回家,十一点。再收拾一下要出行的东西。快十二点了。说是出行,只是换个地方做事情。手头有好几件未完成事件。
梳理课后服务人员名单的事,换到教学中,也有相通之处。很多时候,老师以为讲得很清楚呀,学生怎么就不明白呢?其实,不是听的人有问题,而是讲的人传递的信息和听的人收到的信息不对等。每个人的生活大背景不一样,思维方式和理解方式不一样。如果别人没有听明白,不是听的人有问题,而是说的人需要调整传递信息的方式。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是那样,事实并非真的是那样。每个人的默认点都不一样。我现在有个习惯,说什么事情,说完后一定会加一句:“我讲明白了吗?”如果对方不明白,责任在我,可以随时询问,我再换方式表达。这样,听的人不会有心里压力,反而能提升沟通的效果。
夜深人静时,我就是我自己。觉察到自己的心口有些不舒服。躺床上,觉察到那个不舒服来自于下午的那个瞬间。
放学后,敏给我打电话,好心提醒我:有家长找她交流,说我管理班级,没有以前那个老师严格。家长有看法。当然,她再三强调,家长不是告状。
当时,我正在忙表格的事情。虽然心口有些堵,没有来得及去觉察自己的情绪。
现在,这种不舒服很明显。
我允许自己不舒服,和自己的不舒服待了一会儿。
调整呼吸,放松身心。情绪很快就好了。
我很好奇,我为什么会不舒服?
是因为家长说我管得不严这件事?
绝对不是!
本身,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带班方式。我为什么一定要像前一个老师一样严?
其次,严有“严格”与“严厉”之分,我对孩子会严格,但我不喜欢自己严厉。我会保持对孩子们天然的亲近感。孩子们在我的教室里感到安全,温暖,放松。我更喜欢孩子们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中成长。该犯的错误让他们犯,从错误中学习。鼓励他们敢于尝试,不断地去发现自身的价值,去感受学习的快乐,去挑战自己的舒适区。
再次,严与不严,每个人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同一种行为,可能有的家长觉得不严,有的家长觉得太严。
最后,每个娃娃的性格特点不一样,有的孩子需要严多一点,有的孩子需要慈多一点。因材施教不是嘴巴上说一说。
大多数家长关注的是“一个”,老师关注的是“每一个”。因此,老师和家长之间有时候出现分歧,是非常正常的。我不会因此而难过或者生气。
做老师二十三年,完整地带六年,只有一个班级。大多数时候,我都是中途接班,典型的“后妈专业户”。接班,本身就意味着和孩子,和家长,都需要一个磨合期。因为去英国研学耽误了半个月,我接这个班级不到两月,家长们有担心,甚至有意见,有质疑,都有属于正常状态。所以我能坦然面对家长们的各种状态,主动和家长们沟通。也很重视家长们各种反馈,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既然这样,我的心里为什么会堵呢?
对了,是因为信息传递的方式。敏的身份是学校主任。虽然敏只是好心提醒,并没有责备,家长的反馈也不过分。可是这个信息是从领导那里传递到我这里,是我极为反感的一种方式。
家长有事情,为什么不直接找我沟通?
我非常非常讨厌那种当面说好话,背后提意见的做法。好话,可以不当面说。意见,一定要当面提。那样才会有充分的沟通,更有助于有效地解决问题。
开学前开了一次家长见面会,前一周又开了一次家长会。会上,我很真诚地对家长们说:“和孩子们待久了,自己也会像小孩那样单纯。有什么想法会和家长们坦诚沟通,不会拐弯抹角。希望家长们有什么想法,也坦诚说出来。尊重和信任是相互的。”
这段时间,我也强烈地感受到孩子们对我的喜爱和信任,家长们对我的尊重与信任,理解与支持。我觉得自己很有福气,遇到了一群特别好的孩子,特别好的家长。特别谢谢孩子们,谢谢家长们!因为他们,虽然工作辛苦,我感到很幸福。
当然,毕竟我和家长们相处还不到两月,他们不是特别了解我,我也不了解他们。我需要和他们多沟通。这样的一个小插曲,不但不会浇灭我的热情,反而引发我更多的思考与学习。
我要谢谢那位不知名的家长。相信有一天,你会感受到我的真诚与坦诚,愿意和我当面分享自己的看法。
昨日的收获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