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已经悄悄溜走了2个多月,回顾新年伊始为自己设下的本年年度计划:一月一技能,一周一本书,一日一篇文一幅画。周末闲来无事,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战果,却发现自己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打了6折。
看着这些数据,我内心五味杂陈。它反应了两个“不高”,一是产量不高;二是质量不高。意识到这两个问题,我突然情绪失控,如得不到糖吃的孩子,放声大哭。待自己放空情绪,慢慢回归理智,大脑浮现了一个女人72天的生活日常。每天早上无需闹钟,大脑五点准时清醒,一小时半的板绘+半小时的小六哥晨读会,七点准备早餐,8点到公司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下午五点下班接孩子放学,完成做饭、家务、亲子陪伴等一系列必须动作,往往已经到了9:30了,一小时的写作+半小时的瑜伽,此时,时钟已经指到了11点,关灯上床睡觉。尽管自己拼尽了全力,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从小到大,我一直被边缘化。无论走到哪个群体,我一直都是中等生,没有碧玉羞花的颜值,没有凹凸有致的身材,就连成绩也很自觉地归入中等列。这种所谓的中等生往往是姥姥不疼,奶奶不爱,如野草般,任由你野蛮生长。尽管我很勤奋刻苦,我依然跳不出这个中等生的魔咒。就这样自由生长到30岁的我,有一天,我遇到了《让未来现在就来》这本书,小六哥的人生成功逆袭给了我当头一棒,我突然觉醒,立志像小六哥看齐,摆脱平庸,开启了疯狂地阅读、写作和画画之旅。
今年年初,看到小六哥在简书上招募私密群,我果断下手,毅然决然加入,与小六哥零距离面对面交流交心。从2月中下旬,小六哥开始在私密群里组织了梦想晨读会,带领小伙伴们领读系列干货畅销类书籍,截止到现在,我们已经读了《好好学习》、《刻意练习》和《精进》这三本书。通过小六哥对这几本书的深度解读,我突然领悟,一直以勤奋努力标榜的自己,却不懂努力为何物。
努力不是一场意志力的较量,而是一种需要学习的策略 -----采铜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当你有短板的时候,并不是补足短板,而是将木桶倾斜,或继续把长板加长,从而可以存更多的水。-----新木桶理论
我的长版:有韧性,专注,善于接收新鲜事物,愿意跳出舒适区;
我的短板:缺乏反思、迭代,采铜老师口中的“差不多先生”。
小六哥在梦想晨读会中讲到,发展自己优势的时候,正确姿势是当短板严重影响到你时,需要把短板适度补齐,如果短板没有影响太多,就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显而易见,我的短板是致命的,我最迫切地是把短板适度补齐,把长板继续拉长,学会反思、迭代,追求极致。那么我该如何着手呢?
1.专注一个领域走到最后。我每天在阅读、写作和绘画之间游走,可以采用采铜老师的杠铃策略。
所谓杠铃策略,就是专注于既定领域进行学习,在另一方面拿出很小的时间进行大量的积极探索。
2017年我年度目标是成为一名独立的插画师,那么借助于杠铃策略,我可以运用二八开的方式,八分时间专注于绘画,二分时间进行阅读和写作。即每天我可以拿出4个小时的时间,3个小时绘画,1个小时阅读+写作。
2.专注投入的练习,适当加大挑战难度。我现在的绘画进入了半临半剽的阶段,其实我一直有个强烈的愿望,用绘画记录自己的生活,承载儿子的成长轨迹。但总是想着学会板绘再开始,绘画技能再上一个台阶再开始,就这样一直被搁浅。学板绘和记录生活虽是多线任务,但是可以进行并联,学板绘必须端坐在电脑旁,需要一个整段时间的学习;而记录生活却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比如,晚上的亲子时光,我完全可以把绘画融入进去,在培养儿子的绘画爱好的同时,我也可以汲取大量灵感,创建人物结构心理表征。
3.学会反思迭代。坚持周回顾,日反思,每日临睡前拿出10分钟的时间对个人成长和工作任务进行反思,迭代,记录反思日记。比如,我这两日对于时间管理和知识管理的反思,缺的一项技能是整理,最近这几天全面梳理印象笔记,整理知识库,逐步打造自己的知识大厦。
4.将绘画技能打磨极致。紧扣绘画技能的核心元素,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精细观察,累积素材;在刻意练习中持续迭代,日益复盘;在反思思考中发展长板,补足短板,远离"差不多先生",不断为自己设计必要的难度,无极限地打磨修炼自己的绘画技能。
以慢为快,随时修正自己努力的方式, 俯下身,沉下心,熬过缓慢起步期,迈过快速提升期,逐步达到高原期,享受一览众山小的喜悦,让自己在绘画领域中成为一个更厉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