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朗读方法
一个好方法,可以让你事半功倍。
向大家推荐一种简单、有效的朗读方法,一学就会,任何人都可以按这种方法快速提升自己的朗读水平,还可以用来指导孩子的朗读。
这种方法很简单,一共才9个字、三个要求:按词、慢读、突出情绪词。
1、按词
“按词”的意思就是把每一句话分成一个、一个的词组,在朗读时,按词组来停顿或换气。例如:
蔚蓝色的/海洋/一如既往地/平静/,只听见/海浪/对我/发出/轻微的/呼唤。我/脱了鞋,赤脚/走到/被太阳/烤炙的/滚烫的/沙子上。沙子/很细/,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光/。我/把脚/深深地/埋到/沙子/下面,才感到/一丝/清凉。一步/一步/挪到了/岸边,海洋的/呢喃/逐渐/变得/清晰。我/用心/去倾听,希望/能得到/什么/有趣的/信息。
“按词”朗读,可以避免在朗读过程中多字、少字,可以避免因断句不当而引发歧意。眼睛在看文本时,以词为阅读单位,比以字为阅读单位,效率要高的多。因此,按词朗读还可以提高阅读效率。
2、慢读
在朗读时,要宁慢勿快。
朗读时,速度慢一点儿,可以给自己的眼睛和大脑预留出足够的反应时间,有效的减少朗读错误。
慢读不是一味的慢,不是保持匀速,而是根据文章内容,有变化的慢读。
例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大家试着读一读,体会一下轻重缓急的变化。
3、突出情绪词
根据文章的情感,有意识的突出那些表达文章情感的词。在朗读时,有轻读、有重读,让自己的朗读听起来更有韵味、更有感染力。
4、补充说明
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读出作者的本意。
通过“按词、慢读”可以有效提高正确率和流利程度。
通过把握文章的情感,通过轻重缓急的变化,来突出“那些体现文章情绪的词”,可以使朗读更“有感情”,从而“读出作者的本意”。
这种方法,稍加变通,就可以用来发表讲话,用来进行讲座,让自己的讲话、讲座更精彩、更耐听。
大家对照总书记的新年讲话,体会一下,是不是“按词、慢读、突出情绪词”?
对于有人物对话的文章,你可以根据说话人的年龄、性格,适当模拟说话人的语气,让自己的朗读听起来更有趣味。
下面有3段例文,你试着用这种方法读一读,用手机录下来,自己听一听,是不是感觉自己读得相当不赖?
记着“按词、慢读、突出情绪词”哦。
例文1:《济南的冬天》节选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例文2:(悲愤沉郁)
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国事衰微,朝廷诏令天下勤王,应者寥寥。山河破碎,如风中飘絮,身世浮沉,如雨中浮萍。景炎二年(1277年),文天祥的军队被元兵打败,从惶恐滩一带撤退到福建。前有大海,后有追兵,如何不忧虑惶恐?历经九死一生,堪堪逃离险境,却失败被俘,怎能不感到孤苦伶仃?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文天祥以身殉国。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读书人,当如是。
例文3:有对话的短文
买房子时,钱不太凑手,就把女儿积攒的5千元压岁钱全部借用了。当时戏称,新房子有2平方米是属于女儿的,还帮她出个了主意:卫生间门口的2平方米归女儿所有,每个人去卫生间,她都有权收取“入门费”,呵呵。
某日,女儿忽然说:“我不想要新房子的2平方米了,你们现在就把我的5千块钱还给我吧。”
老妈说:“着什么急呀?等你结婚的时候再还给你,借你5千块,还你5万块当嫁妆。”
女儿有点犹豫。其实,她对5千和5万都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只是,第一感觉5万块的嫁妆也不算多的样子,而且,“竹杠”肯定还可以多敲一点儿。于是,女儿说:“5万太少了。”
老妈随口就应了一句:“那就再加个0。”应付的成份居多,一看就没什么诚意。
5千变成50万?这买卖比较划算呀,女儿有点不敢相信,就看了看老爸,等着一家之主拍板。
老爸果然大气,连声说:“少了点儿,少了点儿。”
咝——,这还少?5千变成50万了还少?难道再加个0?5千变500万?房子都卖了凑不够那么多钱呀?女儿震惊了,猛吸了一口冷气,简直难以致信,一向比较抠门儿的老爸怎么忽然变得这么大方了?这不科学呀。
“我是说,少了‘小数点儿’”老爸又慢悠悠的解释了一句。
“P——”这才正常嘛,这才是老爸的风格。女儿松了一口气,朝老爸翻个白眼,冒了一句:“鄙视——”
老爸嘛,当然是以无视对鄙视,这点功力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