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刚买到这本书,翻看目录时,就迫不及待的看了看,今天终于正儿八经的看完了,其实,今早看了一些,而且把大框写在了笔记本上。以前我总是用脑子想问题,跟着脑子走,完全不走心,可是我们的老师说过:要跟着心走,相信自己的身体,脑子会把身体拖垮的。所以,今天的这次读书分享,我的手和心都想说一说最深的感受:
首先,阅读理解的过程和结果,主要受三个因素的直接影响。一是读者的认知能力,二是读者的语言知识,三是读者掌握阅读材料的背景知识。
自下而上的模式主张先处理初级的字词,而初级知识的字词却不一定能达到高级的理解。让我想到平时教课文,都是以先处理字词,字词处理完,大部分时间也进去了,再讲课文,而孩子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没多少提高啊?
自上而下的模式则是强调读者的主观能动性,即阅读呢是对知识的理解与有效信息的提取,好像这就是我的阅读模式,这种模式对孩子来说,缺少了低级加工水平对知识的理解。
相互作用模式则是向读者提供了如何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采用某种策略来构造意义的方向,即通过材料中的字词在读者头脑中激起与之相关的概念,达到对材料整体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阅读理解的新成果过去我们,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语义还是语序的理解是不同的,因此,阅读理解的讲授也要结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
指导给学生合适的阅读方法,使学生根据阅读的目的,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
(一)精读
是指从字词句入手,逐字逐句地五阅读,逐个问题思考,同时反复阅读,层层深入。其技巧:1,抓关键词。2,找中心句。3,把握重点段落。教给学生找到,并重点阅读。
(二)速读
1,意群扫描式阅读。
不必看懂每个词的意思,大体了解内容即可。目前一年级孩子,识字量相对较少,在做题或阅读时,可以引导他们这样读书,先了解文章的大体意思,有题目的话,再根据题目找对应答案,这会大大提高答题效率。
2,浏览
对全文粗略的阅读,只看大小标题或一些重点知识即可。
3,跳读。
为了捕捉重要内容或信息,比如孩子扫描式阅读完毕,需要做题时,可以用跳读的方式,直接找到问题所在的句子或段落。
总结:同时要注意,此时要慢下来,看看是否是自己要找的句子或段落。在平时新授课时要引导孩子们精读课文,画出重点句子或段落,复习时只看重点句子或段落即可。
(三)朗读
在基础教育阶段,要根据教学目标或课文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技巧:1,理解分析性朗读。2,欣赏性朗读。3,分角色朗读。
(四)默读
默读有利于发展阅读者的内部言语,有利于强化理解,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竟然有这么多好处,我以前怎么没发现呢?)需要掌握阅读技巧:1,全神贯注。2积极思维。3,减少回跳,这样才能发挥默读的最大优势,加快阅读速度。
总结:寻求最佳策略是提高阅读效果的有利条件。
三,理解的策略
(一)语言理解策略
主要反映在对字词句的聚焦,推断和监控上。
1,聚焦
把注意力集中到有效信息上。训练学生的聚焦能力,是以他们熟练掌握字词句的知识为前提的。
2,预测
即对字词句进行加工时,对蕴含的内容及后面的结果进行预测。这个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在平时给他们读书时,多问问他们:你觉得接下来该这什么啦?让学生猜一猜,想一想。
3,推断
推断是理解水平高的提现,他要求读者对已知的事实进行一连串复杂呢逻辑思维活动。推断不是离开原文的臆断,要有理有据。技巧如下:1,弄清作者的意图或写作的缘由(你们猜猜作者写这篇文章,想要做点什么?)2,分析材料提供的信息(不能脱离原文)3。注意字词原句和隐身。
4,监控
(二)寻找中心句策略
表达本文思想的中心句。一般有三种技巧:首括式,其次尾结式,再次段落中间,又叫中领式。
(三)掌握段落内部层次结构
四,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一)丰富背景知识
早期对译码能力进行培养,第一步,扩大词汇量。第二步,对知识的掌握和我课文的理解。
(二)培养阅读能力的技能。
(三)纠正不良的阅读行为
不良习惯之一,出声阅读。之二,唱读。三。只读。四,只阅读不思考。
(四)形成记忆组块。
(五)加上阅读模式的变式教学。
(六)阅读理解元认知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