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梁艳分享382天。网络中级五期。2018.06.06
今天约练了两次,上午是咨询师,下午是观察员。作为咨询师,我的感悟是:
当咨询师面对的来访者,如果其既是消费型,又是一个觉察力和改变动机都极强的人,那么这场咨询,一开始就注定是有效的。咨询师是轻松的,只需贴着来访者、认真倾听、适时地赞美肯定,顺着来访者的思路借其内力再发全力,促进其进一步深思,梳理自身的资源,自然而顺畅地就能找到向目标靠近的一小步行动。而不需要刻意琢磨该怎么引导,从那里找突破,那句话是拐点,来访者究竟想表达的是什么?真正的目标又是什么?下午的咨询就深感困惑,还好是观察员,否则真不知如何走完整个咨询。当来访者状态是迷茫、不知所措、无可奈何的“顽疾”时,在咨询过程中,当咨询师能用的技术都无效时,如不是有经验的咨询师,可能会瞬间崩溃。今天的咨询师,很稳,很有耐心,也展现出一定的功力,抓住一切可能存在的例外,不断地引导来访者在探索,但似乎效果总是不那么冷人满意。隔着遥远的距离,透过咨询师的问话,我能真切地感受到咨询师的努力,用心。我在想,这也许才是以后常常要经历的真实个案的场景,有些问题也许不是一次两次咨询就能解决的。分享写到这儿,再次回顾下午的那场咨询,如果我来做咨询师,会怎么引导来访者?在什么地方还可以挖一挖,探一探?来访者对改变现状的无望中包含着一份殷殷地期待,我想她能在当下状态中坚持,背后应该有一个很好的理由支持着她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