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进步了,心情很不好
现在学生都爱找我聊天,甚至比较隐私的情感问题,又甚至很大争议的同性恋问题。他们迷茫、纠结、痛苦,需要一个可以帮助他们的人,这些时候我都很愿意倾听,并给出我认为恰如其分的建议。
一个体育班的学生找到我,聊起他好朋友的问题。他的朋友在另一所学校读书,是个女同学,自从上高中以来(现在是高一第二学期),心情一直很低落、很压抑,常常哭,用她自己的话说,她担心自己得抑郁症。后来了解到,她一直很努力地学习,在初中因为成绩落后,为了提高成绩,夜以继日地读书,甚至把最喜欢的也坚持很久的羽毛球都放弃了,直到现在都没有碰过。可是在升高中的考试中,因为只差1分或2分(我忘了,反正是1、2、3分的)就没有考上市的重点中学,因此情绪一直很失落,也责怪自己为什么不考多几分,不然就不会考到现在这个学校(她对现在的学校不满意的),更不会变成现在这样。她现在的状况是,想要学,却没有心情学习,可是看到别人成绩提高,特别是原来成绩比她差的同学成绩提高了,就会心情不好,焦虑、担忧。
这让我想起我的高中生活,由于也都是挺厉害的人,想要在班里各方面出类拔萃是很难的,长大后再想这也是不可能的。我虽然没有因为别人成绩提高了而焦虑甚至恐慌(现在想,我基本上很少看别人的成绩,只有老师会公布年级最好的成绩),但常常是样子很努力,我只能说样子很努力,因为我努力的样子不代表我真的拥有投入的状态,更不代表我懂得了学习的方法。其实我那时没有自信,没有方法,也不会有好的学习状态,所以成绩也没见得提高多少。虽然考上大学,但也不是我理想的大学,也因为这个情绪低落很长时间。
缺乏稳定的自我
首先我特别能理解对方的心情所形成的原因,她是有客观的刺激因素的,你看,那么刻苦地学习,差了几分,就与理想的高中擦肩而过,失落抑郁心情是能够理解的。但不见得谁遇到这种情况都会抑郁那么久,积极的人会正确地面对问题,想方设法走出困境,当然这需要很好的自我意识,需要很积极的自我状态。
就针对她所提到的学习情况,想学没心情,看见别人进步就焦虑。我想她潜在的对学习认知上的偏差。没错,没有好的心情学习,效果会打折扣,但这不应成为一直不学习的理由,知道要学习,可没有付诸行动,只会让人因为“有目的的落后”而更加焦虑。
也许她觉得学习应该是没那么辛苦的,成绩可以比较容易提高的,不像她学得那么辛苦,她看到别人成绩也挺容易提高似的。所以她不愿花时间精力好好学习,下苦功学习。也就是说她对学习过程的认知,对学习成绩获得的归因可能是想当然不符合实际的。当然我只是就她言论提出我可能的猜测,真实情况不得而知;当然学校也似乎很少教育学生对认知的认知,对问题的正确归因。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的说法,在面对别人比自己优秀时的焦虑或面对打击时的自我否定,其原因是缺乏稳定的自我。我想稳定的自我是建立在对自己人格、优势与劣势等清晰的自我认知上的。由于缺乏稳定自我,这个我就如在波涛汹涌大海上的船,随波逐流,没有了乘风破浪的勇气与稳定的航向。
融合我所读到的心理学书籍,缺乏稳定的自我,或者人生底色的自卑,很大原因在儿时没有得到充足的爱,毫无条件的爱。如果获得充足的爱,这个爱就会成为她人生的底色,她看待一切包括自己都是积极的,她因为觉得被爱而充满了自信,爱给了她原始的动力。如果没有获得充足的爱,她认为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自己是有问题的,缺乏什么就急于补充什么,因为急于寻找爱就没有更多精力发展自我,提升自我了,更形成不了稳定的自我。
学习意义的思考
中学生想不到也不会去想学习的终极意义,能有清晰的正确的学习目的,就不错了;能有把碎片化的课堂或课后时间收集起来进行长期系统化学习的意识与行动就非常非常地不错了。对我还是得思考学习的终极意义,甚至与他们分享我不成熟的观点。学习是一种需要,特别是走向专业化的需要,不然你不专业,你有底气吗?你有更大的竞争力吗?在同种情况下你好意思领得更多吗?学习满足了好奇心,我感觉人都对未知充满了好奇与敬畏,极大的好奇心就会产生极大的求知欲。比如我很好奇人的心理活动,所以学习了心理学。甚至说学习是一种情怀也不为过,比如学习一种乐器,一首动听的歌曲,一首美妙的诗歌,难道不是美的情怀吗?我们徜徉在这里,疲惫的身心得到了休息。
那个学生说,看到别人进步就焦虑,其实是对自我落后不如人的焦虑。这种焦虑很正常,毕竟我们是社会化的人,有意或无意与他们比较,并通过别人这面镜子照出自己的全貌。但,从长远来讲,越来越清晰的概念是人跟人是不能比的,我们的出生环境不同,我们的父母不同,我们的经历不同,这所有的不同才造就独特的自我。所以不能盲目与别人比的,正所谓人比人,气死人。更实在可行的积极的办法是跟自己比,今天跟昨天比,明天跟今天比。这样我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是不是多了几分自信。所以长期的学习的意义也会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
我的期望
我越来越觉得现在教科书的学习太没意思了,特别只是教科书的学习会把学生所有的学习热情与人原始的创造力、好奇心给扼杀的。(我中小学都不怎么爱看书,我也真的以为自己不爱看书,长大惊人发现其实我是很爱看书的,这是不是现在教育造成的呢?)历史课上,你记住《天工开物》有什么意思呢?你得真正去找来阅读,去了解古人在劳动中创造的智慧;物理课上,你知道爱因斯坦是影响世界的十大人物之一有多大意义呢?你得真正走入他,触摸他上帝的大脑。只记住一些知识没有多大意义,形成不了对历史的热爱,养成不了科学的素养。
所以,我多么希望学生们也一直鼓励他们看课外书,有益的课外书,不要唯老师是从,更不要把老师当做学习的权威,有句话说的热血沸腾-----“老师是用来超越的”。我也多么希望他们培养出自己真正的爱好,最好能成为一种技能。这样可以很好调节学习生活,使身心倍健康,如我最热爱的歌手李建说的“你可以不优秀,但不能没兴趣”。当然,我最后给那个同学的建议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不要等到状态好再学习,这样就不焦虑而是踏实了;然后把丢掉的羽毛球拍拾起来,运动起来。套用一句流行的话“人生唯读书与运动不能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