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片里,我唯一在短期内反复观看的,是《将来的事》。是那种很念念不忘的回想与凝望。
生活在每一个阶段,都有无解的问题,这大概是今年我的一个领悟。很多困惑与焦虑,随着解决,会带来另一些问题。我从开始的惊讶、中段的挣扎、到现在的接受。接受无解的生活,保持一份恒定的心情。我想是因为这份恒定,我如此迷恋这个电影。于佩尔饰演的哲学老师娜塔莉,她对他的学生说,希望生活是思想与行动的统一。她拥有自己的思想体系,保持一份不为所动的清醒,这恰恰也是我这两年逐渐在寻找的东西。大学读王阳明,也记住一句知行合一,以我浅薄的思想看来,说的也是统一这个问题。
太多人思考,这个世界充斥着思考的杂音。大家通过各种渠道将自己的思想宣传出去,正如此时此地我所做的一样。而娜塔莉面对身边的变化,却始终不轻易表露心声,她说她太老去当激进派了,因为她都经历过,她都在场。她的学生法比安说她会做知识分子引以为豪的一些假象,但从不危及她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而他买了乡村的牧场,过天然的生活。她面对这样直指内心的评语,借故离开了,她是个不善于面对冲突的人。
我喜欢娜塔莉走起路来的样子。她永远昂着头快步走,拥有她前方的路。我曾设想她的处境:一直依缠的妈妈去世、丈夫与她离婚、孩子逐渐长大,她拥有了一份不曾得到的巨大自由。
她自然会彷徨,毕竟她所依存的是她多年来构建的外部领域,安宁精致,如她和丈夫的家,被书怀绕着,有鲜花与可供对话的阳台。(题外话:娜塔莉的家是我心中可对话、可沉默、可疗愈的理想场所)。
然后在一个时期内,她的身边人事统统都变化着,她都是毫无准备的迎接着这些。她用什么去迎接生命加快步伐的造势呢?用第一直觉的情感么,像那些堵在学校门口嚷嚷革命的学生?还是像她的母亲,躲在小公寓里保持幻想。我想她是挣扎的,所以她在房间里会搂着妈妈留下来的猫哭泣。但她在学会掌控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自由。最后,猫被送走了,她不再需要她了。她靠着自救,平稳过渡。
忽然想到木心那句:我的自救,全靠读书。
无论外界如何变化,保持自己的体系完整,就不会觉得自己处于被动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