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如何实施?有什么好的教学策略吗?
当然有!
什么是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是针对单篇短章阅读而言的。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近年来,全国陆续使用部编版语文教材,新教材中特别强调让孩子多读书、会读书,读整本的书,“整本书”阅读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整本书阅读的意义何在?
相比于单篇阅读而言,“整本书”阅读在培养学生持久性的阅读习惯、丰富语言实践、促进精神成长、传承优秀文化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追根溯源
在中国古代,学习的主要方式就是读书,而且读的都是成本的经史子集。传统中国社会的读书风尚很早就形成了,古人看一个人的才能高低,首先要看他的阅读量,“经纶满腹”“学富五车”“读书破万卷”等都是形容一个人因博览群书才华横溢的词句。
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教材体系始终是两条线并行的:一条是以“四书”“五经”为主的整本书,一条是以《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为主的“选本”。
不过,真正将“整本书”阅读思想阐述完整的是叶圣陶。叶圣陶所说的“整本书”阅读不是学生自发的课外阅读,而是列入教学计划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在阅读前后进行指导和考察。
如何引领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
01 上好一堂阅读导读课
重视阅读导读课
6——12岁的儿童大多爱读绘本,笑话或是漫画,这类书籍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图文并茂,图多字少,符合儿童的特点。绘本是该阶段推荐儿童阅读的,那么除此之外,孩子还可以多读些什么书呢?
一,寓言童话类 二、历史传记类
三、儿童文学类 四、科普类
要想让孩子对阅读生兴趣,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上一堂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导读课。可以从细节出发,挑选一个细节或者一条线,引导学生对文本产生兴趣。比如《昆虫记》,可以从“昆虫的花样称呼”切入文本,从而让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探求欲。
02 执行每周阅读计划
拆分成小目标
把一本书的章节拆分成小目标,每天完成一个阅读小目标。低年级儿童阅读可以口述该章节所描写了什么,简单地梳理故事情节,说说自己喜欢的人物并阐述清喜欢的理由等,重在帮助孩子理解阅读内容的同时,锻炼语言表达的能力。
高年级儿童可以完成读书笔记:概括主要内容——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归纳写作方法。对于重点语段,要有批注。批准可以是自己的疑惑,自己的看法,也可以是对该段的赏析。
每周五固定时间进行阅读情况反馈,班内评选,从阅读开始到班内评选,整个环节下来,既激励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也能真实看到学生阅读时存在的问题。
03 加强精彩片段的精度指导
读完一本书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比如速度、跳读、精读等。但要读懂一本书,我们就有必要在精彩片段进行精读。
如何精读?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具体描写进行赏析,去分析人物的行为、动作、神态、语言等,从多方面感受人物内心的情感及品质;我们也可以抓住精彩的语句,去思考这样描写所表达出的效果,对人物、主题、情感又起到怎样的作用。让学生组内互相交流,畅所欲言,去抒发对文本的认识与理解。
04 展示阅读成果
检验阅读成果
当一本书的阅读接近尾声时,我们需要安排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比如开展一场阅读分享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笔记、手抄报、读后感、阅读手册等。
当学生愿意去阅读,愿意与文本对话,愿意去分享,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去阐述对人物的认识,对主题的思考,对文本的理解。那么,我们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就更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