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家庭教育并非仅仅要求孩子言听计从、懂得顺从,而是以无条件的爱和正确的价值观来培养孩子。
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有自己见解且内心充实的孩子。
什么样的教育是好教育
最近一个妈妈的教育方式温暖了我的心。
有一次,妈妈带着双胞胎出门,妹妹突然哭闹要跟姐姐换外套。虽然之前妹妹已经换过一次姐姐的外套,但这次妈妈却坚决地拒绝了她。姐姐看到妹妹哭泣,心生不忍,再次做出让步。
妈妈察觉到姐姐是在委屈求全,她告诉姐姐:“不需要这么乖哦。妈妈希望你把这个东西给妹妹,是因为你不喜欢这个颜色,而不是因为她哭泣。你可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必委屈自己去让她开心。”
在妈妈看来,孩子的表现出的顺从和听话,并不代表真正懂事,只是他们为了让别人满意而压抑了自己。确实,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总希望孩子听话、乖巧、少任性、多体谅,也将这视为孩子懂事和有教养的表现。然而,懂事并不等于顺从。把听话当作懂事,把乖顺当作教养,或许给了父母省心,但给孩子带来了痛苦。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小女孩,她从小被父母要求必须乖巧听话,因为他们认为这样才是懂事的表现。他们认为只有乖巧的孩子才能得到别人的喜欢和关注。
有一天,小女孩和妈妈一起去参加聚会,她穿着一件非常喜欢的洋装。然而,当她见到自己的表妹也穿了一件类似的洋装时,妈妈却要求她换成其他衣服,因为她不想两个孩子穿得太相似。
尽管小女孩非常喜欢那件洋装,但她选择听从妈妈的话,心甘情愿地换上了其他衣服。她不想给家人添麻烦,也不想让妈妈生气。
然而,这种乖巧的行为并没有给小女孩带来真正的快乐和满足感。她开始意识到,为了讨好别人而放弃自己的喜好并不是真正的懂事。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女孩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她害怕给别人带来麻烦,害怕被嘲笑或拒绝。
虽然她一直被视为乖巧听话的孩子,但她内心却渴望自由和真实的表达。她渐渐明白,真正的懂事应该是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也尊重自己,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喜好,而不是只迎合他人的期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顺从并不总是真正的懂事。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保持真实和坚持自己,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表达意见的能力,这才是真正的良好教育。
教育的本质不是让孩子听话
把听话当作懂事,过分强调孩子听从指令,只会剥夺孩子的发言权,扼杀他们的自主意识,使他们一生都在牺牲自己来适应他人。把乖顺视为教养,片面要求孩子忍让,只会抑制他们正常的需求,削弱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导致孩子自尊心和自我价值感的降低。在听话和乖巧的背后,隐藏着充满"委屈"和"不快乐"。
教育的本质不是让孩子只是盲目地听从指令,而是培养他们真正的懂事和理解的能力,这是非常重要的。
当我们要求孩子听话时,往往只是为了解决当前的问题或者满足我们的需求,而忽视了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听话仅仅是表面上的服从,而真正的懂事涉及到孩子的理解、推理和自主选择能力的发展。
懂事意味着孩子能够明白行为的原因和后果,理解道德和价值观念,并在自主决策中考虑他人的感受和利益。懂事的孩子具备良好的判断力和责任心,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并承担相应的后果。
因此,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孩子的懂事能力,而不仅仅是要求他们盲目听从。我们应该鼓励孩子思考问题、提出疑问,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批判性思维,帮助他们理解为什么某种行为是正确的或有益的。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将发展出内在的懂事品质,而不仅仅是机械地遵守规则和指令。这样的教育方法将有助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变得更加自信、有主见和具备内在的道德判断力。
什么是真正的懂事呢?
有一位父母经常带着他们的孩子去公园玩耍。一天,他们看到了公园里的花坛,花坛上种植着各种美丽的花朵。孩子非常喜欢其中一朵鲜艳的红色玫瑰花,并想要摘下来带回家。
然而,父母告诉孩子,这些花是公园的财产,不能随意摘取。他们解释说,如果每个人都随意摘花,那么花坛就会失去美丽,其他人也无法欣赏到花朵的魅力。
孩子听了父母的话,虽然很喜欢那朵玫瑰花,但他理解了摘取花朵的后果,以及这样做对他人和公共环境的影响。于是,他选择了不摘取花朵,并继续在公园里欢乐地玩耍。
这个故事中的孩子展现出真正的懂事。他不仅仅是因为父母的指示而听话,而是通过理解父母的解释,意识到摘取花朵的行为不符合道德和公共规则。他能够在自己的兴趣和他人的权益之间做出权衡,并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这个小故事展示了真正懂事的孩子能够考虑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环境的影响,同时能够以负责任的态度做出适当的决策。他们不仅仅是被动地听从指令,而是通过理解和内化正确的价值观,展现出自主性和责任心。
这种内化的懂事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成长为成熟的人。就像在电影《以家人之名》中的李尖尖一样。
李尖尖有一个宽容她任性、撒野,甚至闯祸的爸爸,但她并没有被宠坏,反而展现出了特别的懂事。
这是因为她的爸爸给予了她充分的爱,小小年纪的她也被满满的爱所充盈,充满了爱心和同理心。
她的爸爸非常关心她的情绪,使她学会关心他人,同时也尊重自己真实的感受。
爸爸对她的包容和接纳使她变得特别明事理,善于沟通。
因此,培养懂事的孩子并不需要他们退让或妥协。相反,父母先表现出懂事的品质,孩子自然会在父母的引导下逐渐成熟和懂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父母在给予孩子爱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孩子的情绪和需求。通过宽容、理解和接纳,孩子会在温暖的环境中获得成长和发展,展现出自己的懂事和成熟。
父母之间的爱都是深如大海,但爱的质量却存在差异。
父母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对细节的处理水平,决定了爱的质量,而非他们的学历、收入或地位。
在当今社会,我们常常期望孩子更加优秀和出色,但却往往忽视了教育的本质,即首先要培养孩子的人格和品质。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不应该消磨孩子身上的棱角,使他们只懂得压抑自己以迎合社会的期待。
相反,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内心的丰盈,培养他们宝贵的品质,使他们不仅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主见,也能怀着同理心善待他人。
这样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内外兼修,不仅具备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也能展现出关心他人的品质。
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内心世界,让他们发展出自己的独特个性和价值观,同时培养他们善待他人的同理心。这样的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