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形容人们对某一个社会群体形成的过于简单、僵化的印象。也就是常说的脸谱化思维。
刻板印象到处都存在。比如,提到黑人,我们会想到体格健壮,有攻击性;提到亚洲人,想到的就是性格内向,刻苦勤奋。东北人的印象是豪爽、能喝酒;江浙人的印象是精明、会做生意。这些刻板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但切记仅仅是“一定程度”。
二、刻板印象怎样改变我们的行为?
通常刻板印象会使我们忽略个体的差异性,从而产生预测误差。而更糟糕的是它可能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让“刻板印象”成为“真实”。
如:一个警察认定黑人比白人更容易酒驾,他就会见黑人司机就拦下来。假设他拦下100辆车,都是黑人司机,其中有10人酒驾;同一天他又随机拦下10量白人司机的车,结果查出一个酒驾。于是他的报告里会写,某日酒驾的黑人司机10人,白人司机1人。他的刻板印象是在正确不过了。
人是很容易受到心理暗示的作用。而这些暗示都与刻板印象有关。心理学家做了不少实验。如,暗示一些学生,他们是亚裔,他们考试成绩就会提高一些。看一组有关老人的词语,你出门的步速都会放慢。
三.我们能不能用理智消除刻板印象?
答案是理智能起到抑制“刻板印象”的作用,但很难消除。因为“刻板印象”经常是在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起作用。当你有充足的时间,头脑非常清醒时,可以意识到自己的“刻板印象”,并纠正错误想法;但在你疲劳,心神不宁时,抵抗力就会下降。
四、我们能否通过多接触别人,消除刻板印象?
我们对他人的刻板印象多源自于对另一个群体的不了解。能否通过多接触,增加了解来消除刻板印象呢?
答案是可以,但必须是足够深度的接触。有限的接触是不够。比如:如果你的同事是同性恋,通过工作中的相处,有助于你消除对同性恋的刻板印象。而仅仅是点头之交,擦肩而过肯定是不够的。但是社会上不同群体的成员间深度接触的机会并不多。
另外,如果我们看到了与刻板印象矛盾的例子,我们通常会把这个例子特殊化处理,而依然保留自己的刻板印象。如:你认为北大的学生个个都是精英,当你听说有个毕业生没找到工作,去卖猪肉了。你会把这人挑出来,认为它与众不同,把他单独分类,并依然保留自己的刻板印象。
五、应该怎样对待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我们人类与生俱来的认知缺陷,同样缺陷还有拖延症、嫉妒心、过度自信、从众心理等等。这些缺陷很难彻底消除。但也不必过度紧张。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缺陷会让我们判断错误,犯一些错误,幸运的的是通常这些错误不会太大。但是遇到重大决策是,我们就要通过省察,意识到这些缺陷,用理性和自制力抑制这些缺陷。
刻板印象不可怕,怕的是不承认自己有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