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2018.2
我母亲是个很会爱护身体的人,可能是年轻时有过胃病的原因, 但到现在为止我还是觉得她身体不大好,可能过犹不及吧。最近也有一个朋友检查结果不太好,恰好这一段时间看完《医学的真相》等书,对于医学我觉得很有意思。(本文可能导致部分读者不喜,仅仅是自己的观点,不喜勿入)。
一、医学的本质
小时候我身体不大好,经常打点滴,在医院的感觉就是痛苦。到现在上医院即使比较严重,都是宁愿吃药,绝不打针。不知道在哪里听到的一句话,让懵懵懂懂的我,觉知到我的内心对医学的看法:医学就是通过干预的手段使人们更幸福的生活。
是呀,生病去医院就是为了治疗好了以后,比得病时更幸福的生活下去;安眠药,安乐死,精神疗法等等也是使人比之前更幸福(哪怕是死亡的提前来临)。医学上所有药物干预都可以归为三大类型:安慰治疗(相反抑制)、缓和治疗(麻痹麻醉)、通道治疗(排泄代谢),这三种疗法也是为了让人们更幸福的生活。
其实人类寿命不断增长的现在,人们对医学的追求往往忘记了初衷,仅仅只希望苟延残喘地活下去罢了。医学真正帮助我们的是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而运动养生才是你能活久点的真正内因。以透支身体为代价去满足各种欲望,终有一天你会明白,房子车子还有票子都是身外之物。你唯一拥有的就是你的身体。
二、医生悖论
医生在治疗的时候应该做什么?首先是什么都不做。因为治疗患者需要的是如何在信息不确定、不完备、不精准的情况下做出正确决策,这才是医生最重要的使命。
一直以来我们的想法是:给病人做检查呀,检查结果发现问题就可以啦。哪里有问题就做应该做怎样的检查,不就解决了吗?错!因为概率。在任何领域中的任何检测,都存在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即使是99.9%的准确概率,根据概率计算多种检查之后检查报告出错可能会高达50%,这时候的你敢不敢用这个检查报告去治病。
正如一个使用贝叶斯算法的分析者会让你寻求更多相关信息,在通过概率来确定。医生会根据先验知识,在关键时刻,不让你再去做一次超声波心电图,而是询问你双脚是否浮肿,或者毫无征兆地测量你的脉搏。让医生做出正确诊断的不是检验报告,而是敏锐的直觉。现在才明白为什么医生越老越吃香了。这是其一。
其二是即使在双盲实验,病人和医生参与治疗中,医生本身就在影响病人的病理,让医学存在海森堡不确定性。通俗点说医生、病人和实验主持者任何一方的思想行为也不会与完全无知情况相同(类比:告诉叫你不要想大象,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就是大象)。况且人作为个体,其生理状况虽大致相同,但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人,激素水平、抗药能力等均无法一致。
其三外来干预和偏见。外部任何一些细小的干预,比如温度降低一度,都会改变整个实验、手术结果。医生既要理解数据、试验和随机研究的重要性,又要能很清醒地抵御它们的诱惑。乳腺癌中医生发明切除整个乳房和皮下组织的方法(起初一致认为只要把发病的癌症细胞切除即可),但并不会抑制癌细胞生长,这种手术风靡了几十年,导致很多患者身心俱残。所以其实医生们不仅“狩猎”疾病,更是“狩猎”偏见。
三、癌症
癌症之所以在近现代被发现,是因为之前的人活得没那么长(所以往往被认为是其他病或正常死亡),是不是很讽刺。每个人身上都有癌症基因,但必须通过突变几次才能产生癌症细胞(一个细胞里有一个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每次原癌基因变异和抑癌基因失效概率都极低)。
那为什么有人患癌了,因为作息、饮食和烟酒。正常生活中并不会导致细胞突变,只有一些不符合人正常生长规律的异常介入因素不断累积才会导致(特别说明烟对癌症的贡献极大)。 甚至癌症细胞其实正是一种进化,不断复制繁衍,不正是生命进化的初衷吗?(但我们看来是对宿主的伤害,而在整个文明长河中也许是一种贡献)
目前为止,治疗只有三种办法(切除、放疗、化疗),切除只能针对尚未转移的,不确定性极高;放疗,通过放射性元素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大量杀死自身细胞;化疗,通过化学制剂杀死癌细胞,也会导致身体机能的极大伤害。正如之前所说医学应该是通过干预的手段使人们更幸福的生活。患癌也能够继续存活几十年,需要的不过是抑制药物和规律作息,与其寄希望于痛苦的治疗,不如平心静气享受生活吧(但不同时期不同处理方法)。
四、该做什么
了解医学本质,也明白医学局限性。积极人生态度和健身更为重要,了解养生保养,然后去做。
结语
李敏求,这个不为人所知的中国人为了患者的癌症,不顾肿瘤是否消失继续对患者进行化疗,在医学上被认为违反了保护患者规矩,因此被开除,但李敏求的患者是第一例成人被化疗治愈的案例(同时期其他患者肿瘤又重新长出),而李敏求却没在任何教科书上出现。医生为了整个医学发展、病人的救治赌上了整个生涯(当然部分医生也没有信仰,急功近利)。
伏尔泰:医生们,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开他们知之甚少的药,治疗他们知之更少的疾病,使他们完全不知的人痊愈。敬畏医学,尊重医生,活得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