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单写雪的篇章,古人留下的似乎并不多,相较于春花秋月的迷蒙,夏木的葱茏,雪过于单调,遂,有雪的诗篇,如“燕山雪花大如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多给人孤寒之感。而将这种情境写到极致的是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如何带领学生走进美,发现美,感受美,从语言到文学再到文化去感受这样的经典之作?备教材绘思维导图如下:
谈话导入
西湖可谓“人间天堂”,自古吟咏西湖的诗篇不胜枚举,你都记得吗?的确,白居易曾爱西湖的春意盎然,留下“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佳作,苏东坡醉心烟雨蒙蒙的西湖,写出了“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名句,杨万里在炎夏六月,送别友人之际为西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情景所迷恋。那你可知文人张岱看到寒冰一片的西湖写出来怎样的篇章?
走近作者
张岱生活在明清两朝换代之时,出身士大夫家庭的他前半生过着潇洒浪漫的生活,后半生却因清兵统领中原而颠沛流离,饥寒落魄,但即使遭遇了这样的时代突变,张岱仍不改忠于明朝廷之心,此后几十年漂泊生活满怀故国哀思。此外,张岱在园林布置,弹琴制曲,收藏鉴赏,戏曲编导方面也颇为精通,可谓审美奇才。他一生的创作凝结在他的著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中。
背景先知
古代文学发展至明清时期,公安派,竟陵派提倡任情适性的作品,张岱即为他们中的一员。明灭亡后,他隐居山间,回忆往生,写出《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抒发对故国乡土的追念之情。《湖心亭看雪》即其中的名篇。
行文思路
好的文章总有一线脉络或隐或现,让读者有迹可循。《湖心亭看雪》就贯穿着作者的“独行”、“赏雪”和“奇遇”这样一条线索。在何时独行?行往何地?天气如何?自然落笔。雪出落地怎样?眼前的雾凇怎样?远处的西湖如何?作者遇到了何人,做了何事?线索铺开,思维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