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没有孩子,但是在接触教育行业的这几年里面,我的思考和见闻让我越来越同意李笑来老师曾经在一篇文章说过的一句话“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做更好的自己”。
昨天家庭聚会,我不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家里面的人最喜欢的娱乐活动还是打麻将,即使不打麻将也是喜欢看电视或者打游戏。我饭后就去了一个亲戚家休息,与我同去的还有一个侄子,小名多多,昨天他的父母都去参加牌局,把他扔给我的姑妈,在姑妈家这个孩子几乎没有得到任何关注或者说是陪伴,一直拿着一个手机不停的看动画片,动画片不断变换的图片和跌宕起伏的情节,让多多不吵不闹,认真专注,一点也不需要别人操心。
我看着这个孩子,再想想他的父母,觉得很是寒心,父母就是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没有教育,没有陪伴,家长为了更好的玩耍,直接将孩子扔给别人,只要保障最起码的安全就可以,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将来父母是否能接受今天这样的方式带来的结果呢?
因为从事教育行业,接触到也都是小年龄阶段的孩子,自然看见了许多不同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我的学生A,今年五岁,我认识他的时候才四岁,可是这个孩子有着一种自信,从容,聪慧,自律,是一般孩子绝对不具备的。我知道这样的孩子一定不是天生的。后来,我和他的家长打过几次交道,渐渐我发现,A的家长都是外企管理人员,父母也都是国外留学回来,最最重要的是,父母从来没有放弃过成长。A的母亲三十多岁了,可是身材保持的和十八岁的少女一样,清瘦的身材是来自于没有停止过的健身锻炼和自律。
后来偶然发现,A的父母都是得到的用户,并且去年才加了罗胖的跨年演讲,通过这些细节的观察,我知道这个小小年纪却非常厉害的孩子是来自于一个不断成长的家庭,父母的言谈举止已经耳濡目染了这个孩子,后来,我深深的思索,这个孩子如此优秀,不是来自于多么优越的物质,而是一对不断成长的父母,他们精神上的富足和行为上的努力,让孩子学会了太多优秀的品质,这些品质将会惠及孩子的一生,自律,进取,乐观,努力,教会孩子这些是给他最好的礼物。
当然,让我印象如此深刻的例子,毕竟是少数。我的表妹今年考大学,成绩非常不好,我的表妹直接在考试之后不与任何亲戚朋友接触,原因很简单,“自卑”。这个十八岁的女孩儿,和我有几乎一样的教育环境。我的舅舅和舅妈,在孩子小的时候,交给老人带。我的舅妈在嫁人之后也就没有参加过任何工作,没有继续任何学习,以为靠着舅舅的铁饭碗可以高枕无忧。所以一直都是在家养尊处优。而我的舅舅业余所有时间最大的爱好就是打牌,斗地主也好,麻将也好,只要是打牌,他就欣然自得,乐不思蜀。当然,世界在变,孩子大了,就接回自己身边带,这才发现老人带留下的各种问题。可是,舅舅和舅妈并没有思考自己的问题,遇到孩子的问题就是一味的打骂,嘲笑,讽刺和比较。当孩子年龄还小的时候,只能受着,没有反抗的力量。可是,随着年龄增长,孩子出现厌学,逃课,和社会青年拉帮结派的现象,这个时候,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了,我们都知道,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家长的不当干涉只能带来更严重的后果。他们不断的找老师补习,花了不少钱,可是我的表妹依然没有考上高中。
他们没有好好反思和总结,也没有打算从自己改变,而是花钱让孩子上高中,主要是为了面子,不想让周围的亲戚朋友笑话,可是在面对自己和孩子的时候,依然是选择不反思不学习不成长。在表妹读高中阶段,依然是打骂加讽刺,外面还是不停的补课花钱,后来就是孩子没有考上大学,这个十八岁的女孩儿断绝了所有亲戚的来往,每天关在家里,失去了信心,动力。不停的玩着游戏,追逐韩星。
我写到这儿,依然能想到自己在这个家族里面成长的过程中,所有的大人都不停的教训你,告诉你要好好读书,当你玩耍的时候,就粗暴的干涉你,让你去看书,但是,我却能看到家长拿着遥控器悠然自得地享受肥皂剧的欢愉和在麻将之后的意犹未尽。
想想这样的家长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又是怎么对待孩子的,总是理所当然的要求孩子,但是对待自己的时候,堕落却是这么的心安理得。
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不是物质财富而是成为更好的自己。也许你不完美,不理想,但是如果你在不断成长,用你的行动就能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