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道114公路是回老家最近的一条路,记得年少时经常走,那时上县城都是自行车,靠的是两只脚踩出来的,谁都不会去走什么国道、省道,能省力是最最重要的。
114公路原来是条乡村小道,是东片通往县城的捷径,走的人多了,路就慢慢变宽了,就纳入了县里统一管理,说是县道,也就是条石子路,自行车骑在上面颠得慌,一不小心骑上颗石子,还会人仰车翻。
记得有一次下乡,让好客的老乡灌了瓶啤酒,酒量不济的我竟然边骑边打瞌睡,为了醒酒故意往石子上骑,好让自己颠醒,可能是因为酒精作祟,一没控制好,自己摔了个大马趴,酒是醒了,但手脚都磕破了皮,疼了好一阵。
石子路的另一个就是扬尘,每每有车经过的时候,扬起的泥尘遮天蔽日,有点象西部片的群马奔腾,就是苦了骑车人,常骑车的人都会深深吸口气,然后憋住气,能憋多长就多长,而菜鸟都会被呛得满嘴是泥,如果连续几辆车经过,那就只能自认倒霉了,好在那时车并不多。
后来条件好了,交通也方便了,来回坐的都是方便车,不是现在的公交车,到了站才会上下客,而是路边挥手就停的那种,而且都是私人承包的,既方便又便宜,但为了带人,线路都放在人集中的地方,自此以后,就很少走114公路了。后来全家搬到了县城,乡下爷爷奶奶走了,去乡下的机会更少,就再也不走了。
最近两年,岳父岳母年纪都大了上去,去乡下的次数又多了起来,特别是近期乡下房子装修,去的就更频繁了,现在交通发达,条条道路通乡下,省时间的话高速最快,红灯少的话走老路,路好认的话走国道,要说近的话还是114公路。可能是心理作用的缘故,总认为最近的,一定是最省时、省钱的,其实都差不多。
现在114公路虽然变成了柏油路,但还是双向单车道,没有非机动车道,更别提人行道了,最大的变化就是路边的人家都已拆光,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开阔地,路的两侧一溜的铁丝网,开在上面有点象在一号公路上,特别是迎着朝霞,或者夕阳西下的时候,有种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的苍凉感。
让人疑惑的是,道路两旁都是闲置的耕地,一年四季都没有什么农作物,后来,有农人钻进铁丝网拓荒,地里就有了一块一块的绿色。最近一阵子,西段的南侧出现了一些大型机械,又拉来了不少的新土,堆的象座山,也不知道是什么项目,114公路又恢复了尘土飞扬的情景,是那种熟悉的味道。
114公路就是一个缩影,拆迁、囤地、抛荒、招商,能够吸引到外来投资,当然是皆大欢喜,没有的话,就继续地招,但象114公路的两侧,和其他地方相比,既没有政策的扶持,也没有地理位置的优势,而是为了招商而囤下的地,以为这是条捷径,其实是对资源的浪费,为了省下青苗费的补助,避免二次拆迁的麻烦,宁肯什么也不种,撂荒在哪里,也不愿去想办法利用利用,这么多年过去了,要是种了庄稼,至少也有十几茬了,实在是让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