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站在教室里,谁就决定了教育的品质,甚至决定了孩子的命运。”我作为一名普通的班主任,作为孩子们生命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深感责任之重大。
让每一个生命在教室里开花;让每一个孩子在清晨醒来时,对即将开始的一天充满美好的向往;让每一个孩子在下午放学时,对校园充满了留恋和不舍;让每个孩子都能用自己的笔记录下自己的成长历程。这,就是我最朴素的梦想。
写作不在于孩子写了什么,而是让孩子喜欢上写作、热爱写作,因此让孩子学会观察生活成为重要,让孩子们的写作饱含儿童的文化情趣,让知识生成体现儿童的参与历程。
一、接力写作,我努力——班级循环日记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写作同样如此,写作难,写着写着就不难了。一接手这个班级,我就发现孩子们的写作水平非常低,六年级的孩子了,一篇作文二三百个字,还都是记流水账,没有重点。于是,我首先就从班级循环日记写起,写的时候,最初没有那么多的要求,本着能写出来为原则,让他们观察身边的人,审视自己的心灵,孩子们写班级里的事、班级里的人都是自己的真情实感,他们的写作先是有了源头活水。写着写着,我就渐渐地提高要求,不许写流水账,在字数上也渐渐地作了要求,就这样逐渐地提高要求,孩子们的写作水平也越来越高,同时逐渐地感受到了写作的乐趣。
二、我的班报,我做主——班报课程
“班报”并不是我的原创,不过这样的方式确实能够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因为是六年级的孩子了,从选稿到审稿,再到排版,我都放手给了孩子们,而我只是起到了督促、监管的作用,同时将他们最后校好的稿子给打印出来。我先选了几个比较负责任、写作水平相对比较高的孩子作为班报的编辑,每周由他们审稿,再选出电脑比较好的三个孩子排版。第一期的报纸,因为审稿不仔细,孩子们又是第一次版,这个和他们平时玩的电脑不一样,所以颇是费了一番周折,真的是改了几改。但是就是在这样的经历中,孩子们懂得了责任与担当,他们也懂得了更好地去做好一件事,所以在第二期班报的出版上,虽然仍然有些小瑕疵,但是相比第一期来说已经进步多了,我相信在一次次地改进中孩子们才能成长得更快,进步得更多!
三、说写作文,我能行——说写课程
那年暑假的时候,童喜喜老师的说写课程引起了我的兴趣。于是我就自己买了一套《童喜喜说写手账》,先自己研究了一番,手账里先是讲了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后面跟了七篇说写作文,在每篇口头作文下面都有提示,从哪些方面进行说写,我先把文章拍照发到群里,把说写时注意的点给孩子们圈画出来,再让孩子们根据这些问题先列出说写时的关键词语,再根据这几个关键词进行说写,这样就比较容易了。最初的时候,孩子们只有几个同学说写,还有的同学不适应这种方式,先把作文写在本子上,再照着本子念出来。后来我就逐渐引导,渐渐地,参与说写的孩子们越来越多了。我还秉持着喜喜老师说的“重复好句子,绝对不批评”这个原则,孩子们从最初的几十个字到一二百个字,慢慢地越说越多了。特别是我班的庞同学,他更是尝到了说写作文的甜头,他在短短的几天内就说写出了一篇比较不错的小说,现在正在说写第二部呢,他的说写作文更是篇篇精彩,我就鼓励他,让他好好说写,争取到年底的时候能够出一本自己的书,他说写的劲头更大了。
“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让教室里的每个孩子都能走向卓越,这是我的目标,让每个孩子都能向着明亮那方,扬帆起航,这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我愿意为孩子们抵挡风雨,守候着我的这间教室,默默地挑起这根生命的扁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