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分享的是消退和间歇强化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我家宝宝大了,出去逛商场知道要东西了,现在每次跟我去商场都的要赖在玩具柜前不肯走。要求我给她买玩具,若不买就大哭打闹,以前没办法只得给她买。后来发现孩子把哭闹当武器,她哭闹行为的强化物就是妈妈给他没买玩具。在学习了儿童行为塑造与矫正后,我的处理办法是:在她哭闹时,明确告诉她即使哭闹也不会给她买玩具。领她走,她若不走,我就不予理睬,先慢慢往前走。孩子的哭声会越来越小,并跑着去追我。现在孩子哭闹买玩具的行为基本消失了。
我班的佳茵同学经常吸吮手指,啃咬指甲,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父母也说不清楚。被我发现时手指被吸吮的都有些变形了,手指甲也只剩一点,看着有点吓人。提醒了她,这个坏毛病就暂时缓解一下。后来经过我的观察,了解到她一天啃咬手指次数多则20多次,少则10几次。接下来我告诉她如果啃咬手指的次数一天不超过10次.就给予奖励,实施一段时间后,连续几天都没有超过10次,我觉得时机成熟,把目标定为7次,给他的强化物除奖励外,也不忽视口头称赞。实施一段时间景时后.效果不错。如此下去.目标依次定为5次、3次、2次、1次,最后终于改掉了她啃咬手指的习惯。要矫正儿童的不良行为,有时候不能要求他立即改掉这种为,而应采取渐进方式分阶段逐步要求儿童递减不当行为,这样发生的次数最后减少到人们可以接受、甚至没有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