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坚成之纪
【原文】
坚成之纪(1),是谓收引(2),天气洁,地气明阳气随,阴治化,燥行其政(3),物以司成,收气繁布(4),化治不终,其化成(5),其气削,其政肃,其令锐切(6),其动暴折疡(7),其德雾露萧飚(8),其变肃杀雕零9),其谷稻黍,其畜鸡马,其果桃杏,其色白青丹,其味辛酸苦(10),其象(11),其经手太阴阳明,其藏肺肝(12),其虫介羽(13),其物壳络(14),其病喘喝胸凭仰息(15),上徽与正商同(16),其生齐,其病咳(17),暴变则名木不荣,柔脆焦首(18),长气斯,大火流炎烁且至,蔓将槁,邪伤肺也(19)
【讲解】
(1)坚成之纪
“坚成之纪”,即金运太过之年,六十年中岁运属于金运太过之年者有庚午、庚辰、庚寅、庚子、庚戌、庚申等六年。其中除庚午庚寅、庚子、庚申四年由于是君火或相火司天,火可以克金,可以因此构成平气不计在内以外,完全属于金运太过之年者,六十年中只有庚辰、庚戌两年。
(2)是谓收引
“收引”,即收敛,指秋季里由于气候转凉,自然界大部分植物生长现象停止,小的生物也不象夏天那样活跃,出现了一派收敛的自然景象。这是指秋天里正常的气候及物候现象。
(3)天气洁,地气明,阳气随,阴治化,燥行其政
“天气洁”,指秋天里气候晴朗。“地气明”,指大地明亮,也就是秋高气爽。“阳气随”,“随”,作去字解,指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阴治化”,指秋天里天气逐渐转凉。“燥行其政”,指雨季已过,气候转为干燥。这是描述秋天里的正常气候变化。
(4)物以司成,收气繁布
“物”,主要指植物;“以司成”,直译之即因之而成熟。王冰注:“燥气行化万物,专司其成熟,无遗略也。”意即由于秋天气候转凉转燥,万物因之而完全成熟。“收气”,指收敛之气。“繁布”,指遍布各处。全意即秋天里,气候转凉,植物至此已完全成熟可以收取,自然界普遍呈现出一片秋收的景象。这是描述秋天里的正常物候变化。
(5)化洽不终,其化成
此句不好理解。各家多按金运太过,秋气早至,化气不能终其用来解释。王冰注“收杀气早,土之化不得终其用也。”张介宾注“金之收气盛而早布,则土之化气不得终其令也。”张隐庵注:“秋主收而长夏主化,收气早布,是以化治不终。”高士宗注:“秋气早至,故化洽不终。”这些注解,我们认为不能令人满意。理由之一是:这一节除文首“坚成之纪”指金运太过属于反常以外,其它几句“天气洁,地气明,阳气随,阴治化,燥行其政,物以司成,收气繁布”等等,均是指正常的秋令变化。理由之二是:在“化洽不终”句后,紧接着就是“其化成”。既然是“土之化不能终其用”,那怎么可能“其化成”?我们认为,这里的“化”,是指“化生”;“洽”,应指融洽亦即恰到好处;“不终”,指不过度。全句意即如果秋天气候物候完全正常,则长夏气候物候也就必然正常,因此在长夏时植物的变化完全,恰到好处。所以,原文在“化洽不终”之后紧接着就提出了“其化成”的问题上述注家之所以如此注解,我们认为这是因为还没有能够从《内经》在文字写作上的特点来理解这句原文,以致把某些正常现象也作为“坚成之纪”的表现。
(6)其气削,其政肃,其令锐切
“其气削”,“削”,王冰注:“减也。”意即到秋天里阳气逐渐消减。“其政肃”,指秋季气候转凉,植物凋谢,树叶飘零的自然景象“其令锐切”、指秋季西风劲烈悽切的景象。全句意即秋天里西风劲切,荒草枯物,叶落树凋自然界呈现出一片萧瑟切的景象。这也是对秋天正常气候和物候变化的描述。
(7)其动暴折疡疰
“折”,指折断、断裂。“暴折”,指突然断裂。此处是指突然出现的肢体运动障碍,例如出现瘫痪等。这种症状属于肝病,因为肝主筋,主动。突发运动障碍,就好象筋腱突然断裂一样,所以张隐庵注:“暴折,筋受其伤。”“疡”,多数注家都认为是指皮肤疾患。“其动暴折疡疰”,意即金运太过之年,由于金气偏胜,气候过凉,人体之肺相应受病。肺主皮毛,肺病首先传肝,肝主筋,因此在临床上可以出现上述皮肤及筋的疾病。
(8)其德雾露萧
雾露”,指秋天里的自然景象。应该说,这一句是对秋天正常气候变化的描述。此句插在描述金运太过之中,仍是属于述常知变之意。
(9)其变肃杀凋零
“变”,指灾变。“肃杀凋零”,指金运太过时生物被杀灭的自然景象。“其变肃杀凋零”,意即金运太过之年,由于清凉太过,自然界过早地出现树凋叶落的肃杀景象,形成灾害。
(10)其谷稻黍,其畜鸡马,其果桃杏,其色白青丹,其味辛酸苦
“稻”为金之谷,黍为火之谷;“鸡”为金之畜,“马”为火之畜;“桃”为金之果,“杏”为火之果;“白”为金之色,“青为木之色,“丹”为火之色;“辛”为金之味,“酸”为木之味,“苦”为火之味。全句意即金运太过之年,由于气候反常,不但金类有关谷肉果菜之类的生长收成受到影响,而且由于乘侮胜复的原因,木类、火类的有关谷肉果菜在生长收成上也要受到影响。
(11)其象秋
意即金运太过之年,其反常现象主要表现在该年的秋季,与“其应秋”义相同。
(12)其经手太阴阳明,其脏肺肝
“手太阴阳明”,即手太阴肺经及手阳明大肠经“其藏肺肝”,即肺和肝。全句意即金运太过之年,人体疾病主要表现于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由于金气偏胜,必来乘木,肺气有余,必然乘肝,因此金运太过之年除了临床上表现为肺的症状以外,还可以出现肝的症状。
(13)其虫介羽
“介”,即介虫,在五行归类上属于金;“羽”,即羽虫,在五行归类上属于火。“其虫介羽”,意即金运太过之年,由于气候反常,不但属于金属的动物在胎孕生长方面要受到影响,而且由于乘侮胜复的原因,属于火类的动物在胎孕生长方面也要受到影响。
(14)其物壳络
“壳”,即外有坚壳的果实。这类果实在五行归类上属于金。“络”即中有脉络的果实,这类果实在五行归类上属于火。“其物壳络”意即金运太过之年,由于气候反常,不但属于金类的果实在生长收成上要受到影响,而且由于乘侮胜复的原因,属于火类的果实在生长收成上也要受到影响。
(15)其病喘喝胸凭仰息
“喘”,指气喘;“喝”,此处指喘息喝喝有声;“胸凭”,指胸部需要有物支撑;“仰息”,指仰卧时呼吸困难。“胸凭仰息”,即现在所谓的端坐呼吸。“喘喝”和“胸凭仰息”,一般属于心肺疾病。全句意即金运太过之年,金气偏胜,火气来复,因此可以出现肺心疾病而在临床上表现上述喘喝胸凭仰息”等症状。
(16)上徵与正商同
“上徵”,即少阴君火或少阳相火司天之年“正商”,即金运平气之年。“上徵与正商同”,意即金运太过之年,如果同年司天之气是少阴君火或少阳相火司天,则太过之金运,由于火的承制作用可以构成平气。由于六十年中属于金运太过的六年,有四年均属于“上徵”之年,因此,金运太过之年,实际上多数均是平气之年,气候物候变化不大。
(17)其生齐,其病咳
“生”,指萌芽生发;“齐”,指整齐,此处指正常。“咳”,指咳嗽。此句是承上句而言,意即金运太过而逢火气司天之年,偏胜之金气被火所克而不致太过,因此就不会乘木而影响春木之生。质言之,亦即因火气司天,气候不致于过度寒凉,因而不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所以原文谓“其生齐。但是就人体来说,火盛可以刑金,心病可以及肺,因此在临床上仍可以出现咳嗽等肺病症状,所以原文谓“其病咳”。
(18)政暴变则名木不荣,柔脆焦首
“政暴变”,即气候突变。“名木不荣,柔脆焦首”,指气候太凉时所出现的树凋叶萎的自然景象。全句意即金运太过之年,由于天气暴凉,所以草木枯干。用五行概念来说,这就叫“金胜乘木”。
(19)长气斯救,大火流,炎烁且至,蔓将槁,邪伤肺也
“长气”,指火气;“斯救”,即自然调节,矫正过甚之凉气,以维持草木的生存。“炎烁且至,蔓将槁”,指在火气来复时又出现矫枉过正的火气偏胜的过热现象。“邪伤肺也”,指在火气偏胜时,由于火盛可以刑金而出现肺病的症状。用五行概念来说,这就叫:“有胜则复”,“复已反病。”
【串讲】
1、坚成之纪是谓收引:
坚成之纪气化旺盛,有正常者,有反常者。正常者,阳气收敛,阴气引用,故说:“坚成之纪,是谓是谓收引。”。这是因为天气高洁,地气广明,阳气随阴气引导下降而治化。具体而言,燥气施行政令,收气繁布,因而“化恰不终”,即湿气化物的时位恰到好处而终止,不会“不终”。接着万物因燥化而司成。故以德化政令等赞美词语概括之:“其化成,其气削,其政肃,其令锐切……其德雾露萧瑟。”是说燥金的德性是雾露凉气下降,秋风声色凄悲如萧瑟之音,故湿气削减,燥化才能司成万物,其政令表现为肃杀锐切(严厉)。
2、金木火的物化现象:稻属金,黍属火;鸡属金,马属火;桃属金,杏属火;白属金,丹属火,青属木;辛属金,酸属木,苦属火。这样对举,一是示意金气太过,乘侮木火,气化反常,金木火所属的生物皆发生品质变异而减产,人应之肺肝心之气化失常而生病。二是示意示意金木火生克制化正常,则所属的各样生物一齐化育,品质优良而增产,人应之肺肝心之气化和平不病。
3、肺、大肠象征秋气:坚成之纪,秋天的气象与之相应,人体肺与大肠也象征秋气。而肺金与肝木是相克关系,二者承制正常则肺肝气和不病,二者承制失常则肺肝不和而生病。故说:“其象秋,其经手太阴、阳明,其脏肺肝。”
4、火金制化:介虫属金,羽虫属火;壳属金,络属火。因为金太过,必须要有火来制约,则火金相克承制正常而不生病;火胜金而金起反常反应则肺气喘逆有声即“喘喝”,因而胸满不能平卧仰息,需要凭靠垫高背部,即“胸凭仰息”。火金制化正常的记载是“上徵与正商同”,如庚寅庚申,或庚子庚午年,少阴君火或少阳相火司天为“上徵”,中运为“太商”,如果“正化度”维持的很好,“太商”化为“正商”,“上徵”化为“正徵”,即是“上徵与正商同”,表示火金制化,“制则生化”,即“其生齐”,为平气年。
5、金火胜复之变:平气年就不会发生暴病。若金气凉燥甚而反侮火气,病变凉燥咳,乃是金政暴变而胜木,故名木不荣华,柔脆的小草枯萎,示意肺燥及肝,临证所见肺病咳嗽,往往兼有两胁疼痛即是。严重者,有大胜大复之变,火变为复气,金从火化,更加重肺病的病情,所以说“ 其病咳,政暴变,则名木不荣,柔脆焦首,长气斯救,大火流,炎烁且至,蔓将稿,邪伤肺也。”
临症医案(阳明燥咳)
马某,女,58岁,2014年7月25日,六月二十九初诊。右脉弦,左弦缓,舌大,薄白苔,面色明润。主症:干咳,每天三四阵,两年多。咽痒干燥频饮,尿热,平素畏冷,饮食可,大便不爽,时硬时溏,腹胀时减,睡眠精神尚可。乃燥金胜木,木不疏土,以致干咳而腹胀便溏,宜润肺疏肝止咳,以民间验方治之:
当归12g 陈皮10g 旱法夏10g 茯苓10g 炙甘草6g 杏仁12g 双白皮12g 川贝6g 青皮6g 北五味10g 冬花10g 北沙参12g 3剂。
(按:此验方原是:当归 川芎 法夏 陈皮 生甘草 桑白皮 青皮 杏仁 五味子 川贝,共十一味药。此方在六十年代我当中医学徒时,就经常看见流传于民间,传说方源来自死囚犯人,在临刑前献出此方。方中既有润肺之品,又有燥湿的二陈汤在内,与杏苏散治燥咳之理类似。实乃调治肺肝脾而达到治疗燥咳之方。)
7月27日二诊。腹胀便溏好转,干咳好转不明显,咽喉灼热。右关尺弦细,左关尺弦滑,两寸弱。心肺气阴虚,润燥为主,协调肝脾,宜麦门冬汤:
麦冬30g 旱法夏12g 党参12g 红枣4枚 炙甘草6g 粳米1匙 3剂。
7月31日三诊。大便稍软,干咳大好转,脉缓,舌红薄白苔,益脾阴善后,六神汤化栽:
党参12g 白术10g 茯苓10g 炙甘草6g 淮山12g 炒扁豆10g 五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