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在饭店吃锅贴,因这家锅贴名气大,需要排队自取锅贴。
取锅贴的窗口朝向马路,排队的人站在饭店外面,紧临人行道,取了锅贴再进饭店吃饭。
饭店里面有各种汤,都是已经做好的,用餐车一桶桶摆在店内,你要什么口味的就自己去挑。盛汤的是一个中年妇女,胖胖的。也许是厌倦了这日复一日、机械式的工作,和人说话时,总是显得不大耐烦。
当时排队的人大概有十多个,我站在靠近队尾的位置。
不知何时,队尾来了一个位老人,看样子有七、八十岁,清瘦、拄着拐杖、佝偻着身子,腰几乎已经弯到了地上。手里拿着一个很旧的搪瓷饭缸,身上还挎了一个历史久远的帆布包,正在和队尾的一个年轻人说些什么。
刚开始我以为老人是乞讨的,心里多少有些反感,因为这年头,骗子太多啦。但是,看老人的样子确实可怜,也准备好了零钱,想着他从队尾乞讨到我这里时,不能让他空手而归。
所以,我就很留意这个老人。看着他和队尾的那个年轻人说话,他口齿不清,年轻人给他钱,他也不要,却一只手拄着拐杖,另一只手颤巍巍的拿着几个硬币和饭缸,一个劲的往年轻人手中塞。年轻人问了几遍,也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看着很着急。
这时,我身后的一位中年大姐,走到队尾,接过老人手中的钱和饭缸。几分钟功夫就跑到饭店里边,给老人盛了一碗小米汤端了出来。我们这才明白,原来老人不是乞讨,只是上不去饭店的台阶,请求年经人帮他盛一碗粥。
中年大姐把饭交给老人,这时,我听见老人含糊不清的连声说着谢谢,佝偻着身躯,几乎是挪着步子走了,我鼻子一阵发酸,心里觉得老人真是可怜。
大姐重新站到队伍里,愤愤不平的说,饭店里盛饭的那个胖服务员太没素质,心太狠,大姐去帮老人盛饭,那服务员说着老人的名字,说怎么还活着,还没死呢。人心都是肉长的,她迟早也有老的哪一天,年级轻轻,要积点口德。
在大姐的断断续续的叙述中,我大致了解了一些情况。
原来这个老人就住在附近,经常到这个饭店盛汤,服务员嫌他脏,不让他进去,可老人就离这个饭店近了,别的地方远,他走不动。服务员不待见他,他只有托人帮他买饭。
这个老人年轻时风流倜傥、很有才华,是市歌舞团的台柱子,和团里的一个女歌手要好。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女歌手家里反对,大概是男方家庭出身的问题吧,具体原因大家也不太清楚。
反正最后,女歌手另嫁他人,老人等了她一辈子,再没谈过对象,更没有结婚。
后来,歌舞团倒闭了,除了唱歌,老人一无所长,日子过的很艰辛。到现在老人可能有点退休金,可是,年级大了,无儿无女,无依无靠,身体好点还好,身体不好,身边连一个人也没有,说句难听话,就是老在屋里也没人知道。
这么令人唏嘘的身世,真是出人意外。
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我到现在还记得。
真的替老人感到惋惜,何必那么偏执,你对人家痴情,可人到老年、风烛残年、凄凄惨惨、无依无靠、孤独终身,岂是爱情能够拯救了的?
何不在一切无法挽留的时候,给自己一条生路,过上普通人的生活,娶妻生子,说不定到现在,儿孙满堂,尽情的享受天伦之乐。
而问题就出现在老人的偏执上,貌似爱情至上,实则让自己走上了一条人间最难走的路。人生漫长,不仅只有青春岁月,你的老年时光,你就让他凄凄惨惨戚戚?那是你一个人无法承受的痛。
我不知道老人后悔吗?他是否觉的他的一生值得?这件事,让我得到了一些启示,让我更好的审视人生。
也许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定的执念,甚至是偏执,比如教育孩子、健康、学习等等,我们一定要谨慎小心、多听善言、集思广益,不能让自己的人生出现重大偏差。否则,年老的时候,就要承受我们不能承受的痛。
愿我们每一个人,都把握好我们的“年少”时光,到年老时,净享我们的幸福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