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究竟输给了谁?
——《官渡大决战》读后感
近日阅读中外战争传奇丛书余大吉所著《官渡大决战》,颇有感触。
东汉末年,群雄混战。曹操战胜割据者袁术、张绣、吕布,大体统一了黄河以南地区;袁绍则消灭了幽州割据者公孙瓒,统一了黄河以北的土地。袁绍因不甘屈居于曹操之下,决心同曹操一决雌雄。建安四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10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昌。次年正月,袁绍发布讨曹檄文,二月进军黎阳,欲渡河与曹军决战;同年十月,袁绍派车运粮,屯积在袁军大营以北约20 公里的故市、乌巢。不料,谋士许攸降曹,曹操用其计亲自率领步骑5000,冒用袁军旗号,偷袭乌巢,将其粮草尽烧。袁军军心动摇,内部分裂,张郃反水。曹军乘势出击,大败袁军。官渡之战结束。
官渡之战,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一个典范。在这场战役中袁绍究竟是为什么最终失败呢?
首先,拥兵自重,不善用人。
袁绍坐拥冀、青、幽、并四大州七十万大军,因不甘屈居于曹操之下,遂兴兵征讨曹操。手下勇将张郃是一个武艺精纯、身怀绝技,能独当一面的猛将,但关键时刻他不用张郃来守屯有生命之粮的乌巢,却派一个嗜酒如命的淳于琼护守。在粮草被毁、军心欲散之际,却偏偏听信郭图谗言,怀疑张郃,结果张郃被逼反水投降曹操,使局势发生根本转变。
其次,刚愎自用,拒采良策。
田丰、沮授这些谋臣多次献良策,拒被采纳,要么获罪,要么被贬。实力派谋臣许攸截获了曹操军粮告竭的重要军事情报,于是向袁绍献计说:“曹操屯军官渡,与我相持已久,许昌必空虚;若分一军星夜掩袭许昌,则许昌可拔,而操可擒也。今操粮草已尽,正可乘此机会,两路击之。”这一良策非但没被采纳,反倒遭到袁绍一通大骂。许攸在袁绍账下,计谋得不到使用,欲望得不到满足,于是投靠曹操,带去袁军重要军事机密,并立马献计:火烧乌巢。结果袁绍乌巢失利,粮草全失,使这场战役出现了重大转机。
再次,妒贤忌能,内心不正。
袁绍内心分裂,不能面对现实,正视自己。《三国志》说,绍外宽雅,有局度,忧喜不形于色,而内多忌害。荀彧说他,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他要打曹操就是因为曹操比他风光,奉天子以令不臣;他贬沮授,因为沮授比他聪明;他杀田丰,因为田丰比他正确。官渡之战失败之后,袁绍仍然有很大实力,亦有别驾田丰。如果能够面对现实,正视自己,定可东山再起。但袁绍性格分裂,心胸狭隘,杀了田丰,抑郁成疾,不到两年吐血而亡。
袁绍因为他拥兵自重、刚愎自用、妒贤忌能,表现为高度自傲、自恃、自负,在关键时刻表现出狂妄、固执和愚蠢。他的狂妄、固执和愚蠢,三位一体。他因为狂妄而固执,因为固执而愚蠢,又因为愚蠢而狂妄。所以袁绍的失败,归根结底是自己的失败,自己人格的失败,全然输给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