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我匆匆忙忙上楼,准备好好珍惜这个晚饭后的辅导时间。
谁知道,走到楼梯口,迎面遇见几个和我一样风风火火走路的我们班的男同学。简单询问,才知道他们要去学校大门口的车子棚里摆放车子。我问需要多长时间,赵超说,预备前回来。我说:不行,十分钟。他们点头答应。走到楼梯平台,又下来四个同学,我喊他们回来,并且告诉他们,去六个人已经足够。他们犹犹豫豫,竟然不相信我的话,径直去了车子棚。
休息了两天、调整了两天,积攒了一肚子的好心情瞬间打了折扣,我忍不住想发火。进班,提醒屋里的同学进入学习状态。深吸一口气,平衡平衡自己的情绪,静候那几个“热爱劳动”、“关心集体”、“为班级荣誉奋不顾身”的孩子回来。我在教室里走了一圈,又从前门走到后门。自我安慰:干嘛要生气呢?处理事情的方法有千种万种,干嘛要板着脸不开心啊!又不是“山穷水尽”了,为啥不换换思维,换换方式呢,兴许,还会遇见“柳暗花明”呢。想到这里,心里顿时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回头,恰好看见后出去的四个同学小心翼翼地回来。我莞尔一笑:我想检查一下你们几位的背书情况,拿着语文本子,去门外背诵《三峡》,背完可以进来。几个人乖乖地拿着书本,靠着墙壁大声读了起来。我知道,对于一些不爱学习的同学来说,他们的健忘能力也是比较强的,权当用这个方法检验一下我多年来总结出来的这个所谓的“真理”或者“经验之谈”吧。
几个“真”干活的同学很淡定,他们居然预备了也没有回来。我派劳动委员去卫生区叫人,他们才一个个灰溜溜地跑回。我的不好心情已经被自己的“转换思维”切换模式,那点儿小气愤已经烟消云散。聪明的孩子们没有进屋已经知道了我的“解决方案”,他们互相提醒着:站在门外,背会《三峡》。偷瞧瞧他们那低眉顺眼的小样儿,瞬间发觉了被他们深深掩饰的那些善解人意了。唉,不觉感慨万千:最近这些年,虽然面对不爱学习的同学忍不住唠唠叨叨、“恶语相向”,但是真正让我讨厌的孩子已经没有了。不认为谁家的孩子坏,不承认哪个孩子笨,只希望每一个孩子都“像花一样在自己的花期里绽放”,让家长让老师都像园丁一样能够静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也许,今天晚上,这一群孩子,或者其中的几个孩子,就会发生一点儿变化,或许,明天他们就会慢慢发生蝶变……我的那些常常在星期天里“诞生”的美好愿望,此时此刻,就像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起来。我怎么能不借此机会,对他们“语重心长”一番呢?
我抱着双臂,倚在门框上。目光在教室里每一个孩子的面孔上都稍作停留,更不放过走廊里这几个同学。半节课之后,屋内的同学们都在专心致志地读书,外边的同学也开始给我背诵。我不失时机,对每一个从我眼前走过的孩子进行“教育”。
张磊同学、赵超同学、詹超鹏同学背诵得都比较流利,但是有个别字读错。我让他们再读三遍,再背一遍,他们都照做了。我告诉张磊,我曾经在班里边统计过,张闯、张幸、张鹏印,姓张的同学都是咱班里的精兵强将,你要是不努力,就会拖张姓人家的后腿了,我这个姓张的老师不答应。老师相信你,一定不会辜负老师的厚望,不会辜负老张家所有人的厚望的。我告诉赵超,说他是老师眼中最聪明最会看老师脸色的学生,也是最懒惰的学生。学习这件事,最能证明“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句至理名言,偷懒只会让自己越来越迟钝。我还给他重复了他爸爸曾经给我说过的话,重复了他爸爸妈妈对他的期望。希望他能够珍惜现在的时光,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讨人喜欢。我告诉詹超鹏,他就是一只浑身都是刺儿的小刺猬。他时刻瞪大一双警惕的眼睛,过滤着所有从自己眼前、从自己耳边经过的信息,防御着甚至是抗拒着与自己相关的一切不好的事情。不管老师批评什么,他都认为在批他,不管老师提醒什么,他都认为在说他。所以,他小小的心眼儿里都是对别人的不满意,随时随地,都准备用自己的刺,去还击,以便更好地去保护自己。张起源和杨俊钊,竟然让我十分出乎意料地一口气背完了。我表扬了他们的很好的记忆力,告诉他们自信的重要性,希望他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卑不亢地展示自己,做一个“理直气壮”的自己。朱成志,这个我认为曾经推心置腹谈过话的男生,基础不错,自制力还行,但是,小学时曾经很出色的他表现这样,我觉得他对自己的要求太低。我提醒他,管理好自己、战胜自己的人才最成功最强大,老师相信他能够约束自己,远离那些影响自己进步的同学和力量,勤奋学习,找回过去那个优秀的自己。郭明臣,以前是我眼中最不勤奋的孩子。上课时候,他不是瞌睡,就是没瞌睡勉强睡。读书的时候,不是和左边同桌合看一本书,就是和右边同桌同读一页卷子。连瞌睡都没有的时候,就抠抠鞋子,摸摸凳子,咬咬指甲,永远都处在“不在线”的状态。我无数次地喊、提醒甚至拍巴掌、拧胳膊,一切努力都是对牛弹琴、无济于事。这次谈话,他承认自己不笨,承认自己懒惰,答应以后上课不睡觉,注意听讲,认真完成作业。我相信他,一个外表阳光自信的人,一定会努力让自己成为积极向上的人。
和他们谈话,我花费了接近两节课时间。虽然我站得腰酸背痛的,但是看见他们脸上漾起的那一抹自信,我仿佛看到了他们那颗曾经麻木的内心开始一点点复苏、一点点地发生着“化学变化”,我仿佛听到了花开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