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精神病院抗抑郁》出版以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工作人员联系到我,希望和我聊一聊这本书和抑郁症的相关问题。
感谢主持人一郎老师的耐心倾听,也感谢《我在精神病院抗抑郁》的图书编辑冬雪姐和玉敏姐的大力支持。
完整访谈请戳↓↓↓
以下为访谈摘记(三):
主持人/一郎 受访者/左灯
主持人:那你是怎么“杀出一条血路“活下来的?
左灯:面对这个问题,我终于可以说,是“爱”了。的确是爱,我很幸运,始终被来自四面八方的爱包覆着。
比如病友间最诚挚的爱。一来到病院,对我来说,就像是脸上长毛以后遇到了孙悟空,满心想着“什么嘛!你看也不止我一个人这样啊!”随即心里产生一种强烈的“找到组织”的归属感。
我还记得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在病院里是独居的。那时候会突发急性焦虑,每次病友们就忙前忙后地端茶倒水、给我鼓劲加油。有一次,我哭的满脸泪迹斑斑,一个阿姨一边喊着“心疼新塘”一边一把拿起我的擦脚布,狠命给我擦了一把脸。
我看到那个擦脚布都到我面前了,我“欸欸欸”叫唤着,连“阿姨且慢!!”都没发出声来,脚布就轰地一下拍我脸上了。
我最后还想要强调的,还是来自父母的爱。我说过好多次,来自家人的爱永远掌控着治愈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把钥匙。
主持人:写作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我不知道大家生命历程中是不是有过这样一种感受,就是不可抗拒的宿命感,这是一种“对!这就是我这辈子要做的事!”的信念。写作对我来说,就意味着这样的存在。
就这样到了2018下半年。病院时光,其实孤苦又清冷。为了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在我爸的建议下,我开始在本地小组上记述自己的经历。本地小组本就不热闹,这样一个莫名其妙的记录贴根本没人看。但我不在乎,我就是想写,这已经成为我宣泄痛苦的唯一方式。
我就这样不管不顾地写着,写着,过程里总是充满希冀与哀伤。哀伤是听说了太多的悲伤故事,妻离子散,中年失独,失去至亲,悔恨不迭……这些散落在天涯的真实故事,编织了一个我曾经看不见的世界。
而希冀则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写作对于我意味着什么?那就是通过自己的文字,让他人感受到了力量——能为他人带来力量,总是件很棒的事情。
主持人:在《我在精神病院抗抑郁》这本书中,你想跟读者分享什么?
我觉得我想分享的,都已经在书名中表达了——《我在精神病院抗抑郁》。分享“我”,分享“精神病院”,分享“抑郁”,分享“抗抑郁”。分享不着边际的“我”,分享我有关亲情、友情、爱情的故事;分享精神病院的真实面目,分享这个诡秘,令人恐惧甚至避之不及的地方,拥有的人性的美好与温情;分享抑郁群体的生活面貌和他们对认同和理解的祈求,分享在精神病院抗击抑郁的38天全纪实经历。
在这本书里,有生与死的拉扯,有善和美的碰撞,有纯真,也有绝望,我希望通过这本书,大众可以窥见这个阳光照不到的地方,这群被边缘化的人们,有着怎样的悲伤和热望,这个被世人误解甚至遗忘的世间一隅,上演着怎样的向死而生和一路跌宕。
主持人:如果发现我们身边的人抑郁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左灯:我们应该买一本《我在精神病院抗抑郁》送给他。(这波广告太硬了啊喂!)
我曾说过,抑郁症患者能披荆斩棘活下来,真的是一种坚强,而更坚强的,是无论如何,誓死也要留住他们的朋友,和亲人。因为患者的亲朋好友承受的痛苦,丝毫不比患者本身少,甚至更甚。我看过很多人,初心是想要帮助抑郁患者,但却一直在用自以为是的方式伤害他们。我觉得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人们对这个病缺乏科学的认知。
我根据自己的一些体会,列一些不成熟的小建议,不一定对,大家可以斟酌着借鉴。
首先,喊出我们的口号:学习使我快乐。这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从头学习抑郁症的相关知识。
因为很多人会想当然地以为对于抑郁患者,只要好好劝导,让他们想开了就好。于是在患者面前狂飙人生鸡汤语录,或者自作聪明地运用激将法。他们很可能会说一些类似“你就是太闲了”“到底有好难过的啊?”“比你惨的人多了去了”“每个人多少都有点抑郁的”“你这样你觉得对得起谁?”诸如此类的话。但其实这是很残忍的,这就像你跟一个盲人说:“啊!外面世界太美啦!可惜你是个瞎子!你看不见耶哈哈哈哈哈!”一样。
如果你是患者最亲密、最信任的人,你的每一句话更是具有成百上千倍的威力。
所以,要想帮助身边的抑郁患者,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学习。通过学习客观了解抑郁症,明白它不是简单的心理问题,而是一种有着生理基础的疾病。
当你建立了比较系统、科学的抑郁知识体系以后,可以从以下4点着手帮助你的抑郁朋友。
一、鼓励患者积极就诊。要努力突破患者的心理障碍,陪伴患者到本地三甲医院的精神科寻求治疗。
二、听从医生的指导。在医院和医生都比较靠谱的前提下,尽量听从和配合医生的建议,无论是吃药、手术、住院,你在其中的角色是陪伴者和监督者,要确保病人遵从医嘱,服从治疗。
三、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在治愈抑郁患者的道路上,你给予的精神支持也至关重要。多说一些“我一直都在”“让我们一起加油战胜抑郁”“我知道你很痛苦,那是因为你生病了”“好好治疗,我陪着你好起来”;有需要的话也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医师的帮助。
四、督促患者保持适量运动。你要运用最大的耐心劝说患者动起来。抑郁让他们失去了活动的欲望和动力。但适量运动,对抑郁的康复卓有成效。也可以从患者平时的爱好入手,陪他做一做喜欢的事情,帮助他恢复自信,找回成就感。
但是你必须要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因为很可能你苦口婆心说到嘴唇干裂,TA依旧一动不动;也可能好不容易拉TA出门,没5分钟TA就要打道回府;可能下棋下到一半,TA突然毫无反应或者翻脸走人……你常常会“热脸贴到冷屁股”,也会常常“好心被当驴肝肺”,但这都是常态,从你决定帮助TA那刻起,你就要做好不停被拒绝、被无视,不断失望甚至绝望的准备,要帮助抑郁患者,首先自己就要炼就一颗越挫越勇、勇往直前的强大心脏。
主持人:写作是不是你未来的主要工作?你会不会试着写作其他题材的作品?
我很明晰地认识到,《我在精神病院抗抑郁》的出版,绝大部分是运气使然。现在的我,就像一个幼小无知的小女孩,在文字的浩渺宇宙里,有幸捡到了一颗小小的星星钻石,我的确侥幸过,雀跃过,得意过,但也只能仅限于此。我不能一直倚仗运气的垂青去过人生,所以我必须往前走,然后始终带着诚恳谦卑的心情去写作。
我现在有两个设想:一是一本叫《抑郁世界》的画册,以图文形式让人们更直观地窥见抑郁患者的世界;二是记录抑郁病友故事和经历的纪实文集,希望人们可以从别人的抑郁人生里,获得一点对生命的感悟。有时候进度会比较缓慢,因为缺乏灵感,但的确一直在进行。好,其实就是因为懒。我也尝试过其他题材的作品,短篇小说之类,但我觉得写长篇很困难,因为能力不够,对现在的我来说还是太难。
但无论如何,我对文字的力量,有着天生的推崇和敬仰,因此我不会停止写作,在我的世界里,文字是美的重要构成部分,特别是中国的文字,有时美到摄人心魄,美到让人直起鸡皮疙瘩。
至于会不会把写作作为主要工作,那要看自己在博大的文字宇宙里可以走到哪里,有没有这个幸运和资质,攫取到这个无边寰宇里更灿烂的光华。借用一句话,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