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腾讯视频看了林俊杰新时线演唱会最后一场高雄站,和5月份在北京的相比,歌曲顺序和主题基本一样的,但多了两首后半年才发布的新歌,其中一首叫《不为谁而作的歌》,超好听。我觉得去听演唱会的收获之一,是会让你更加了解这个歌手,他的音乐历程、他在音乐中寄托和排解的心情、他对音乐的态度⋯
以前并不是林俊杰的死忠粉,举个例子便是他14年出了张专辑叫《新地球》,我今年5月份才开始好好听这张专辑,一半以上的歌曲特别喜欢,却难唱!《新地球》便成为林俊杰所有专辑中我最喜欢的了。他有才,自己作词作曲,吉他钢琴信手拈来。他热爱音乐,他一直在路上。
如果说周杰伦代表过去,那么林,唱的是过去、现在和将来。
手机里躺着三个音乐App,虾米、qq、网易云音乐。装这么多的原因是因为动不动就有独家的歌,你想听就得安装能播放它的软件。所以我难以独爱一家,哪怕它交互做得再好,私人FM再懂我的喜好。可说是独家,说不定哪天全网络都搜索不到高质量的了,想到这一点我就会莫名的忧桑:曾经有一首歌唱在我耳边,我却没有好好珍惜它。
可是我却理解现在这么多独家的原因,在好音乐越来越难产、网络资源肆意横行的今天,一首用心创作出的歌,值得真正懂珍藏它的人。
周末还做了件自己觉得甚有意义和前瞻性的事情,在QQ音乐上买了3个月的绿钻,疯狂下了300多首FLAC高质量的歌。从学生时代起喜欢听的歌全都下载到了电脑上,顿时觉得都是自己的了好有安全感。把它们都乖乖放在mp3里,手机也释放了内存。
我想该为我喜欢的事情多花些心思了。这是我力图在16年改变的行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