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作业是上课之外的必经之路,是提高学生成绩的一个重要途径,但也是学生负担轻重的重要标志。
一般说来,学生的作业无非就是作业本,课内和课外的作业本。可是如果你到教师办公室或学生的课桌里去看一看,会发现现在学生的作业本真是五花八门,种类繁多。比如数学学科,教科书的每一节新课后有课内练习和作业题,一般来说每一节课是没法完成全部内容的,但这些作业的质量却是相当高的,因为这是教材编写人员同步编写的,与教材是合拍的,可是常常没有时间做完,成为鸡肋。作业本是每位同学在每节新课后必做的,分⑴⑵两本,隔天上交,学生完成它们是天经地义的。然后,每天晚上的课外作业一般都是《全品》,作为同学每天至少要完成这些作业。作为教师,如果每天都要要批完两班的这些作业,几乎要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了。每单元结束了要测试,可是近几年来,老师觉得质量不合心意,于是又另选资料,比如《金试卷》、《新起点》等。同时,为了周日的作业,又大都订了《数学周报》,因为有重点中学提前招生,所以优秀生可能还有《重点中学与你有约》或《甬真重高》等。每到期末复习,可能还有《宁波市各市、区去年期末试卷集》……
就这些,估计已经让人瞠目结舌了,当然并不是每个老师用了全部,但也可能各家长自己还要去书店买一些,或参加个别的辅导。假如,学生就做一门学科的作业,要想完成全部作业,要多少时间呢?乘以4呢?而且,有多少内容是重复的呢?学生的负担和效率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记得自己以前读书时或者刚开始参加工作时并非如此。也曾有教辅用书,老师说过就专门做好一本,高中时是习题精编,好像是浙江教育出版社的,大学时是吉米多维奇的《数学分析习题集》,做完了一本,做通了一本,其实都是相同的。而以前的辅助资料称为讲义不是像现在用一体机印刷的,也没有复印机,而是手写的、甚至钢板、蜡纸刻写的。因为不易,所以不多,而且可以精选。
精选题目应该是最佳的出路。回到从前,手写吧!
如何精选呢?一、关于新课。上课之前做完书本后习题、作业本、方导这三本关于本节课的所有习题,找出难题、易错题、学生格式不好写的特色题,在课堂中有的放矢。提高学生作业的正确率,减轻学生订正的负担。二、师生用好错题集。教师在每周的作业整理课之前把错题集中的典型题手写在讲义上,印发给学生,让他们引起重视,如果只是拿着作业本或方导让他们订正一下,原来对的同学没感觉,错的同学还是不会。三、在单元复习之前要做完评估试卷、数学周报、培优教材等测试卷,找出核心考点和常见拓展提高题,手写一份讲义在课堂上讲解练习用,并把一部分留到课后作业,并且自己命制单元测试卷,在一些关键的地方要放慢教学进度,专门复习,先过关,比如特殊三角形这一章是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合在一起的,但是等腰三角形内容多,综合性强,方法选择灵活多样,所以我就专门刻写了讲义复习、测试。四、在每周的培优活动中提高。在平时日常的单元复习中已经可以变式、提高,但毕竟时间只有一节课,也要兼顾到基础生,所以更佳的拓展时间还是周末的辅导,中考题、提前招生题、甚至竞赛题都可以出现,在思维上可以提高要求,但也对老师提出了高要求,先要大致做完关于这一块内容的各类提高题,并且确定选择讲解那几个模块,最后就是手写讲义,这里的确定题目类型所化的时间是难以估计的,要靠十几年培优的解题经验,也要靠对每一题的细细思考。以上这些手写资料本学期开始全面实施,希望自己能坚持。
在这样的改良后,学生以后可以少订讲义、少买教辅用书,只要老师有全面的资料就可,学生要做的就是高质量完成这几张讲义,错了也要想方法弄透,学生的成绩基本可以得到保障。
不过,从改良到优化还有一定的差距。其区别就在于,改良只是对大量数学资料进行选择,让学生不做无用功,浪费时间和精力,保证的是学生的基础。教师所做的处理也是机械的,不太有创新的。而优化数学题,就需要教师在处理题目时能进行改造,编制,独创,在条件、结论、图形、设问、发散、拓展等方面进行思考。结合近年的中考题、竞赛题,反映命题创意新特点,注重问题的情境性、应用性、开放性及探索性。关注知识的整合、生成与发展。
在优化后学生对题目的解决也不应停留于解出为止,而是用联系的目光来看待题目,做一题而会一类,学生不是被动做题,而是主动探究、思考,有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数学就会学得通了。
这是理想状态了。相信肯定有同学能达到这一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