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简单说,就是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过度的内部竞争导致了收益与付出的严重不匹配。
再稍微展开一些。
第一,资源稀缺且集中。这也是内卷最根本的驱动因素。全省几十万考生,985+211就招那一万来人;全市好几万中考生,省重点中学就要千把个;全县政府机关公职人员上千人,能晋升副科的不过几十人。社会中最核心、最优质的资源永远是有限的,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第二,赛道高度单一。社会对“成功”的定义过于单一,要么有钱,要么有权。
你说你创作了一篇长篇巨著,描写了人类不可克服的弱点和病态人格导致的悲惨命运,具有拷问灵魂的深度和力度,那么有市场吗?能卖多少钱?没有市场、卖不上价钱就是文字垃圾。什么文学价值、保持风格,都扯淡,你就是失败。
你能替我摆平事儿不?能让我在市场一家独大不?能让我逃避法律惩罚不?能我就巴结你舔你;不能你就边儿拉去,什么为人清高、人品正直,你就是没爬上去,找什么借口?
第三,“囚徒困境”心理。从个体理性角度看,每个人都害怕别人比自己更努力而抢占先机,所以自己必须更努力;但从集体角度看,所有人都增加了无谓的消耗,整体幸福感下降,陷入了“所有人输”的困境。
这种情况下几乎所有人都涌向同一条赛道,疯狂开卷。我知道这么不对,你也知道这么不对,但是没法,咱们之间总得决出个一二三来,总得有人去做人下人。就算老子愿意被人踩,老子下一代绝对不行。于是“好好学习”变成了“好好刷题”,“努力工作”变成了“努力加班”。
这三者形成一个闭环,使得系统内的个体在不断加剧的竞争中,体验着越来越强的疲惫感和无力感。要打破内卷,关键在于打破这个闭环,例如:创造新的增长点和资源(做大蛋糕)、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开辟新赛道)、以及个人勇于选择非主流但适合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