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会有一些时候,拿起一本书或是一部电影,翻了几页看了几分钟发现完全没法继续,把它们搁置一旁,直到下一个心血来潮,再次拿起,惊奇地发现自己居然忍不住一口气看完了。
这便是成长的馈赠,而此次,来自一部距离看完已经有半年之久的舞台剧《心之侦探》,以及一本和它有关的书《林奕华的心之侦探学》。
说来也巧,会有机会再次打开这本书,是因为我给自己送了一份27岁生日礼物——在北京订了一间很美的airbnb,想要给自己一天的独处时间,美其名曰:去思考一下人生。
一切都决定得有点匆忙,看中这家在胡同里的四合院是上周末,但是一直没有下决心,怎么说,总觉得有点儿矫情,但是这段时间一直和朋友们住在一起,的确少有独处的时间,对一个典型的内向者而言(内向者的定义为:需要通过独处来恢复能量,反之外向者的定义为:需要通过交谈来恢复能量),确实觉得有些疲累。
22号当天,整个院子都被预订出去了,我只能预订21号,直到当天上午,我才终于点下了预订按钮,权当满足了一下自己的小任性。出发的时候也是匆匆忙忙,想了想应该带本书,而我的桌子上摆着的刚好就是这本《心之侦探》,于是抱在手里就出了门。
人有的时候也是个矛盾体,一个嚷嚷着要去自己呆着放空的人,到了之后觉得院子太美好,还是忍不住第一时间分享给了朋友们,于是27岁的最后一天,还是和几个朋友热热闹闹地吃宵夜喝啤酒,在附近胡同里的小店跨过12点切开了生日蛋糕。
直到第二天,早上在门口的大小喝完咖啡回来,我才真正开始这场和自己的交谈,且于此时,打开了这本书。
从《贾宝玉》开始,我就没有错过林奕华导演的任何一部巡演到北京的舞台剧,如此算来,《心之侦探》已经是第六部了。
徐研美(这部剧的文本创作)在提到林导时说,他问了许多核心的问题,所以他离问题的核心很近。可是大众也因这样,始终绕在他的“外围”,与他保持距离,宁可当他的“圆周”,不愿进到他的“圆心”。原因是,真的太累了。
这几句话完全替我说出了我的感受。看他的剧,非常的累,尤其是当导演砸来的问题直指人心的时候。比如《心之侦探》里探讨的普通人与不普通人,伴随着的孤独与幸福的哲学。
普通人
在《心》这部剧中,有九幕,分别对应的小标题叫“我不是一个哲学家,我叫XXX”,除了福尔摩斯,他们分别对应了八个人,八个——“普通人”。
一个渴望成功却没有观点于是通过google抄袭论文的年轻人维金斯;
一个不被承认又不想提问于是抓住表象直接得出结论的警长雷斯垂德;
一个求而不得仍不愿接受事实于是权将新闻当真相的女主播艾琳;
一个希望被需要被看见于是在陌生人面前自说自话的房东太太哈德森;
一个追求婚姻和身份于是期望通过别人的经验过出自己幸福的妻子玛丽;
一个日复一日机械生活企图平衡亏欠关系于是亲手放火的哥哥麦考夫;
一个需要以人为镜把时间留在过去于是顺理成章做普通人的医生华生;
一个不甘于平凡一心要成为偶像于是隐藏自己且不惜毁灭的反派莫瑞亚提。
什么样的人是普通人?他们都是任凭命运安排,却又心怀不甘的吗?我们又能在其中看到多少个自己?
开场不久,有这么一幕:
一个姓普,名通人的女孩,在地铁里靠着柱子不停地滑手机,而她的身体被一位陌生人捅进了一把刀,她问福尔摩斯:为什么自己会被一个不知道从哪里来,也不知道将要去哪里的陌生人从这个世界上带走。
“我不就只是个普通人吗,他为什么会选我?”
不普通的人
在出发之前,我确是对这几个小时的独处有问题以及答案期待的,关于对自己的期望和失望。
前两天和朋友聊天,被问到我对另外一位正在创业的朋友的评价,我想了想给出了几个关键词,在对方说你何以给出这么高的评价的时候,心中冒出了一个声音说:尽管确有着大众所不太能接受的性格特质,你是否会想要成为这样的人?
在《心》这部剧中,福尔摩斯并非完全的主角,但他诠释的,是整部剧中唯一的“不普通的人”,关于他的哲学,是“孤独”。
他用他的超凡大脑,追根溯源,把白日梦中的普通人牵回自己的内心,正视它们,无处遁形。
他是最清醒的,无论是看他人,还是看自己,而他的孤独也或多或少的来自于此,不仅仅是常说的高处不胜寒,还有稍显残酷的直面人心。
在大众的哲学中,有一个无言的共识:孤独的人一定不会幸福,所以我们不断冲进人群,慌忙逃离这两个字的半径,然后相偎在一起,嘴里给还站在中心的人贴上可怜的标签,心里却忍不住心生羡慕。
所以,如果我们都在以幸福为目标,普通人和不普通的人,到底谁更容易得到幸福呢?
如果我变成了你
我们终究要直面这个时代带给我们的焦虑。
我不想做一个普通人,一点也不。但是现在的我,似乎就是一个普通人。我没有可轻易辨识的标签,我没有那些不普通人所有的身份、地位、财富,甚至是身为一个普通人该有的最简单的幸福。对,我不快乐,得不到想要的这一切怎么会快乐。你看他、她、他们,真羡慕他们有那些我没有的东西,如果我是ta就好了。
你确定,你真的想要这些吗?你确定,得到这一切的你就会快乐吗?你确定,你想成为的人,就是你想成为的人吗?
你换上了和ta一样的衣服,你打开了一本ta看过的书,你记下了一句ta说过的话,你给自己贴上了那么多人的影子,你一直在努力地做着所谓的改变,一阵风就在你心里掀起了浪,到如今,你还认得你自己是谁吗?
生日这天,一个姐姐发来微信说,特别喜欢看到能把生活过得如此精彩的你。
那个刹那的触动是,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别人眼里不普通的人不是吗,哪怕你一直在自己和自己打架,一直在自我批判和自我肯定中摇摆,一直在不停地向自己抛出一个又一个看似复杂的问题。
林导说,复杂的意义在于,它使我们必须主动地去厘清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之后我们便成长了。
到最后,到底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人应该普通还是不普通已经不重要了。
我也不太确定我是否解答了自己给自己出的题,我甚没有尝试去停止对自我的审视以及丢掉所有的“不甘心”,我唯一能知道的是,我应该已经为试图回答这些问题的自己开启了一项自觉:不动脑,但问心。
“人生,就是探索,每个人在其中,都是侦探” ——林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