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第一卷 周纪一
【原文】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唯辅果在。
【译文】
赵襄子派张孟谈秘密出城来见韩、魏二人,说:“我听说唇亡齿寒。现在智瑶率领韩、魏两家来围攻赵家,赵家灭亡就该轮到韩、魏了。”韩康子、魏崐桓子也说:“我们心里也知道会这样,只怕事情还未办好而计谋先泄露出去,就会马上大祸临头。”张孟谈又说:“计谋出自二位主公之口,进入我一人耳朵,有何伤害呢?”于是两人秘密地与张孟谈商议,约好起事日期后送他回城了。夜里,赵襄子派人杀掉智军守堤官吏,使大水决口反灌智瑶军营。智瑶军队为救水淹而大乱,韩、魏两家军队乘机从两翼夹击,赵襄子率士兵从正面迎头痛击,大败智家军,于是杀死智瑶,又将智家族人尽行诛灭。只有辅果得以幸免。
【材料解析】
做管理,“打架”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更是每一位管理者要学习的必修课。
在团队管理中,“打架”似乎总被视作不和谐的词。太多的领导,他们害怕暴力,害怕冲突,墨守成规,总是一副弱者的形象面对一切。
然而,人是很现实的,社会是残酷的,一个不敢“打”的领导,注定被团队,被社会抛弃。
那些真正懂得社会规则,善于把控人性的领导,他们明白:
想做管理,你一定要学会“打架”,而且必须要逢“打”必赢,让大家明白,跟着你是有希望,有前途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今天我们根据上述材料进行详细解析:
1、做管理,要善于和基层群众打成一片。
做管理,管的不是事,而是人,作为领导,你必须要学会与基层群众打成一片。
人,是一种有血、有肉、有需求,有思想的高级生物。
基层群众,这个群体基数很大,他们虽然无法直接决定事务,但是如果领导者做出的决定,违背了他们的意愿,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损害了他们的利益,那么他很容易被抛弃,成为孤家寡人。
战国初期,智宣子去世后,儿子智伯成为晋国乃至整个周王朝最具权威的话事佬。他为人彪悍,霸道。为了重振晋国霸业,智伯借机要求韩氏、魏氏、赵氏三家献出万户封邑,然而唯独赵氏不肯献地。智伯便纠集韩、魏两家一起讨伐赵氏,赵襄子打不过,最后一路退守到晋阳城。
智伯率联军到晋阳后,随即发动强攻。赵军依托城墙工事,坚守三月,联军始终未能攻克。智伯见强攻无效,便决开汾水灌淹晋阳城。大水淹城长达一年多,城内士兵,百姓生活非常困难,粮食断绝严重。
寻求富贵,活命乃是人之常情。
然而,在生死存亡之际,晋阳城百姓居然跟赵襄子一起同仇敌忾,没有一个士兵为了活命而出城投降,更没有人想通过截杀主帅来换取富贵。
公元198年,曹操亲自率兵攻打吕布,吕布率骑兵出击,大败,围困于下邳,下邳形势危急。吕布少谋无断又好猜忌,导致军中上下离心。一天夜里将士将其偷袭捆绑,并率众向曹操投降,最后被枭首。
赵襄子被敌军围困晋阳城一年多,城中百姓,军中将士都上下一心,一致对外。而吕布被曹操围困仅三个月,诸将就各自猜疑,每战多败,最后被出卖。
同样面临危机,为什么赵襄子就能获得拥护?
因为赵襄子懂得把控人性,在群众面前做足了功课。
比如,一开始在逃亡的时候,有人建议他退守长子城和邯郸城。因为那里的城墙坚固,粮食充裕。但是他认为,长子城之所以坚固,那是百姓精疲力尽修建而成;邯郸城里仓库之所以充实,那是搜刮民脂民膏所为。这两座城失去了民心,没有群众基础,很难要求他们豁出性命与其同仇敌忾。而晋阳城是其先祖发家之地,那里赋税轻,劳役少,城主尹铎为政勤勉。这在根本上,满足了基层百姓的需求,真正做到与基层共富贵,基层百姓必然拥护这样的领导。
2、带队伍,要学会与中层干部打成死结。
在一个组织里面,领导者一般不必直接处理事务,更多是让中层干部负责落实相关政策和事情,同时与基层群众接触的时间也很少。
中层干部就是领导者的眼、耳、手、足。不善于和中层干部相处,就是不善于利用自己的手和足。这样的领导,就算能力再强,也只能单打独斗,很难成就一番事业。
众所周知,项羽战斗力非常强悍。巨鹿之战,秦末名将章邯、王离率领四十万秦军围困义军,然而各诸侯却畏缩不进。年轻的项羽破釜沉舟,率领数万楚军,以大无畏精神猛攻秦军,最终全歼王离军,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
论个人能力,项羽可以打遍天下无敌手,比如楚汉之争前后,刘邦作为第二股义军势力,在面对项羽这个敌人时,也是屡战屡败,毫无招架之力。
但在识人用人方面,项羽明显处于劣势。他为人多猜忌,麾下唯一的谋士范增弃而不用;注重个人能力,看不起下属,舍不得放权。著名将领韩信、英布、季布原本都跟着他谋出路,后来都投奔刘邦。刘邦得韩信等人,并与之形成利益共同体,他们要钱给钱,要权给权,充分发挥其才能,最后一统天下,反观项羽被逼乌江自刎。
智伯联军水淹晋阳城,晋阳危在旦夕。摆在赵襄子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坐以待毙等联军攻破然后兵败自杀,要么组建敢死队与敌军死磕到底,最后大概率被俘虏。
此时,赵襄子家臣张孟谈主动站出来,连夜前往敌军阵营充当说客。当时韩魏两军主帅对赵军态度还不明朗,贸然前去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被智伯发现或被韩魏出卖,只会先亡于赵襄子前面。
张孟谈只是一个家臣,赵氏家族就算被灭,只要他不傻,智伯也会给他一席之地,绝不会对其斩草除根。危难之际,夫妻尚且各奔东西,何况君臣,然而他却勇于挺身,帮助赵襄子解决困难。可以看出,赵襄子平时的为人。
由此可见,一个领导者,要想带好队伍,首先就要学会团结中层干部,与他们形成利益共同体。他们也会把自己当成团队一份子,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把你的事当成他们的事。
3、搞业务,要勇于打破常规思维找出路。
与基层群众打成一片,走进群众里面去,才能真正了解群众所需、所想,才能解决群众根本问题,群众才会拥护并支持你。
团结中层干部,充分发挥中层干部的才能,中层干部获得了尊重和利益,他们也会甘愿当你的眼和手。
但是,仅这些还不足以让团队壮大,真正想要壮大团队还需要领导者个人的谋略和格局。所谓谋略和格局,说白了就是面对困难挑战时,不走寻常路,打破常规思维,不人云亦云。
公元249年,曹爽陪曹芳率领百官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墓。此刻皇宫内外空虚,司马懿抓住机会果断出击,起兵发动政变并控制京都。突逢京都兵变,曹爽顿时慌了神,不知所措。此时两波人马给他出主意:交出兵权回去向司马懿负荆请罪;率领百官前往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爽从未遇到这样的危机,前往许昌对抗司马懿,他没有这个魄力。他舍不得家中娇妻美妾,最后选择交出兵权,甘愿当富家翁。然而司马懿违背洛水之言,收集好对方证据,曹爽包括他的团队都被灭门。
面对智伯联军围攻,晋阳城全体兵民,坚持了一年之久,城内粮草短缺。这种生死危机,赵襄子也是第一次遇到,他却出奇的冷静。他知道越是紧急关头,越要跳出常规脱险之法。
也许身边很多谋士给他出各种注意:主动出城投降怜惜城中百姓;夜里派人前往他国寻求支援;找替死鬼假意投降然后突围;组建敢死队与联军死磕到底等等。
这些计谋都只是在战事僵持对抗中,哪些破绽可以利用,并通过自己的力量扭转战局。
赵襄子的思考却是在战局形式基础上,进一步沉到对方联军心理特点上,从而看到了别人看不见的战略选项。
此前,智伯就向韩魏赵三家索要土地,虽然韩魏表面同意,但是内心并不情愿,只是迫于对方淫威才不敢反抗。韩魏心里也清楚,今日赵氏被灭,明日就轮到他们。赵襄子抓住这点,果断派遣张孟谈前去游说,并许下重诺。从而内外联合,化解了一场灭门危机。
后来,赵氏带领韩魏灭掉智氏,并瓜分晋国领土,从此让一个家族一跃成为战国七雄最强悍的国家。
可见,想要成为一个有作为的领导者,光有群众基础,善于团结干部,这是远远不够的。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还要有足够的魄力和谋略去改变当前局面,带领大家走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