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有了AI后,创作逻辑与此前截然不同。
过去创作,我们既要持续输出,还得纠结内容质量好不好;而有了AI,创作者只需专注于表达自身想法,AI会帮忙提炼、总结与润色。
所以,AI时代创作者的核心任务,就是保持持续创作。
可要是多数人仍像以前那样,只关注用优美文字描述想法,却不主动挖掘真正的思想,就会陷入误区——毕竟,人工在文字润色上的努力,大概率比不上AI。
这并非空谈大道理,而是AI时代对我们提出的更高要求:人必须拥有自己的思想,具备独立思考与独立创作的能力。
文字好不好,靠润色能改善,但更关键的是,你到底有没有值得表达的内容。
我对自己的要求是,长期坚持创作,在稳定的创作状态中检验自身思想。
比如用AI分析我的创作:我输出的内容是独一无二的,还是只是重复已知信息?通过这种方式,能清晰衡量人在AI时代的独特价值,也能看清自己思考中的闪光点。
过去,我坚持语写训练,核心目的是锻炼独立思考能力,尤其是原发性思考能力——在没有外界刺激时,大脑也能主动运转,思考有价值的内容。
而AI恰好能帮我验证这些思考的价值:我持续输出内容后,用AI提炼总结,若AI的总结与我想表达的一致,就说明我把事情说清楚了。
有时还会发现,自己感觉说得一般的内容,经AI总结后会变得更出色。
2
这也让语写训练的重点发生了变化。
以前做语写训练,要用输入法把内容呈现出来,再反复润色、修改错别字;现在只需不停表达,训练的就不只是写作能力,更包括表达能力、镜头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将生活中的真知灼见清晰传递的能力——不能只停留在抒发感受,而是要真正对生活有所思考。
成为独立思考的人,意味着遇到事情时能有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明确自身任务、使命、方向以及该做的事。
AI还能帮我们完善表达:若觉得某个话题没讲全,只需问AI,刚才的内容有哪些需要补充、改进,它就会给出具体建议,让我们的生活与创作模式都发生积极改变。
我们必须跟上时代发展,我甚至期待现在的一系列实践,能对10年、50年后产生影响——50年后再回头看,既能验证哪些想法是对的,也能看清哪些是错的,在这个过程中感受进步。
3
AI时代更需要我们拥有原创性的独立思考。
要是没时间思考,就该停下来反思:今天的生活、经历中,有哪些能启发自己,让生活真正进步?不是只满足于“活下来”,而是在“活下来”的基础上推进事情、实现成长,并且要把这些进步总结成文字,即便用常用词汇组合,也能为应对未来的新场景、新挑战提供思路。
我们这代人经历的信息爆炸,获取的内容比过去几十年还多,未来还会出现更多未知内容。
想跟上时代,持续学习是方法之一,但如果时代变化速度超过学习速度,就容易产生跟不上的焦虑。
其实,人的进步除了自身努力,还离不开同侪力量——若身边人都在反复运用、讨论AI,即便自己起初不会用,也能在交流中掌握更多方法。
而且与AI互动时,它还会提供新想法,让我们每天都能有新思路、新实践,某些场景下效率甚至能提升5倍、10倍,乃至100倍、1000倍。
4
能跟上现在的时代,更要保持学习的意愿。
自学能力的关键,不只是学到了什么,而是在自学过程中培养出的“愿意学”的态度——无论年龄多大,都愿意主动学习新事物,这种态度和自学能力一样,是跟上时代的重要支撑。
独立思想的来源有两方面:一是对自身经历过的事深入思考;二是学习他人对未经历之事总结的理论,比如哲学基本理论。
即便没经历过漫长人生,也能通过阅读哲学家晚年的著作,结合自身生活深入思考,为生活定调。
给生活定调很重要:若认为生活充满幸福快乐,或聚焦于要处理的大事,那么鸡毛蒜皮的琐事即便存在,也不会影响生活;可要是只关注小事,生活就容易变得一团糟。
所以,我们既要处理生活琐事,也要培养处理大事的能力,偶尔跳出琐事,去做能引发深度思考、拥有宏大视角的事。
我在语写训练中常建议大家,每天留出约3%的时间用于深度思考——思考生活该是什么样、该走向何方。
要是做不到,剩下97%的时间也会被琐事填满。
而且大脑越用越灵活,就像我的语写、视频训练,坚持练习就会感觉思路更清晰,一旦搁置,就容易变得迟钝,很多事都想不明白。
5
深度思考能力,既是AI时代我们运用AI必须培养的能力,也是个人不断进步、跟上时代的基础。
没有深度思考能力,做事情只会浮于表面,即便现在能跟上时代,未来也迟早会落后。
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主动留出并保护自己的思考时间与学习时间。
生活是自己的,没人强迫我们必须做什么,你可以选择持续复盘生活,也可以选择什么都不做。
多年后会发现,复盘的人会形成自己的生活标准,不复盘的人也能活下去——生活方式没有对错,但若想追求更好的生活,那些通透、有道理的经验就很有价值。
这些经验或许古人早已写进书里,或许身边人不断传递,大家都懂,但关键在于谁能真正践行,把让生活变好的方式落到实处。
总之,在AI时代,创作的核心依然是:做一个持续创作的人,同时以深度思考为支撑,才能在时代浪潮中始终保持自己的独特价值。
剑飞语音写作核心观点与认知总结
一、AI 时代创作逻辑的转变
核心差异:
AI 出现前,创作需兼顾 “持续输出” 与 “内容质量(文字优美度)”;AI 出现后,创作者无需纠结文字润色,只需专注 “表达自身想法”,AI 会协助提炼、总结,核心任务简化为 “保持持续创作”。
常见误区:
若仍执着于用优美文字描述想法,忽视挖掘 “真正的思想”,其努力会远逊于 AI 润色效果,陷入低效创作。
二、AI 时代对人的核心要求
能力刚需:
比文字表达更重要的是 “有内容可讲”,即需具备 “独立思考能力”“原创性思想”“独立创作能力”—— 这是 AI 无法替代的人的独特价值核心。
自我验证路径:
可通过 AI 分析自身创作,判断输出内容是 “独一无二的原创” 还是 “重复已知信息”,以此衡量自身思考的独特价值。
三、深度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能力属性:
是 AI 时代运用 AI 工具的必备能力,也是个人持续进步、跟上时代的 “基础”;缺乏深度思考,做事易浮于表面,即便当下能跟上时代,未来终将落后。
培养与保护:
需 “有意识留出思考时间”(文中建议每天约 3% 时间),且大脑 “越用越灵活”——持续通过语写、视频训练等方式锻炼,可保持思考敏锐度,搁置则易迟钝。
思想来源:
一是对自身经历的深度复盘;二是学习他人总结的理论(如哲学著作),即便未亲身经历,也能通过阅读与思考为生活提供指引。
四、应对时代变化的关键策略
学习态度优先:
“自学能力” 的核心不是 “学到什么”,而是 “愿意主动学习新事物的态度”,无论年龄大小,这种态度是跟上时代的关键。
借力同侪与 AI:
个人进步需依托 “同侪力量”(若身边人持续讨论、运用 AI,可间接习得方法);同时,与 AI 互动能获取新思路,大幅提升效率(部分场景效率可提升 5-1000 倍)。
生活视角调整:
需平衡 “琐事处理” 与 “大事视角”—— 若聚焦有价值的大事,琐事不会干扰生活;若只关注鸡毛蒜皮,生活易陷入混乱,应偶尔跳出琐事,做能引发深度思考的 “宏大视角之事”。
五、生活与成长的底层认知
生活选择无对错,但有优劣:
可选择 “持续复盘生活” 或 “什么都不做”,两种方式都能活下去,但 “持续复盘者” 会形成自身生活标准,更易接近 “更好的生活”。
践行大于知晓:
许多让生活变好的道理(古人著作、身边人传递)虽众人皆知,但 “真正践行” 才是关键 —— 将有效经验落到实处,才能切实提升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