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下了豌豆荚一览,近期一直在深度使用,很喜欢可以先将我手机内的应用优先关注,觉得是个很细节的体现。
1、豌豆荚一览是一个形态非常简单的产品,豌豆荚团队在设计过程中花了很多时间来考量体验细节。除了匹配已安装应用之外,这里也可以分享几个我个人蛮喜欢的细节:
卡片设计:豌豆荚一览采用了多种卡片样式,除了考虑不同内容类型的条目的吸引力,也考虑到不同应用的更新频率带来的影响,卡片设计也是很多用户认为豌豆荚一览跟其他内容型产品不同的地方;
阅读界面:豌豆荚花费很多时间让豌豆荚一览的阅读界面的展开收起显得非常顺畅和轻巧,从由小变大的动画到界面地步上滑即可关闭阅读界面,整个过程我认为是让人愉悦的;
栏目的设置:豌豆荚一览的栏目设置不同于其他内容型产品,类似「科技」、「娱乐」而是采用类似「美和创意」、「无聊治愈所」、「深度阅读」等更加有趣和符合用户使用场景的方式;
2、豌豆荚有一个非常重要设计原则是去除修饰,凸显内容,让内容本身产生吸引力。
豌豆荚的所有产品界面都遵循着个原则。对比豌豆荚主产品,豌豆荚一览的内容属性更加强,在用色上也更加节制,帮助用户更沉浸地享受这些内容。
3、豌豆荚一览和传统的 RSS 阅读器都同是消费内容的方式,豌豆荚一览和 RSS 阅读器支持内容源液有一部分重叠,所以“一览”使用下来让人有一种看 RSS 订阅的感觉。
豌豆荚一览和传统 RSS 阅读器的区别主要会体现在两个方面:
来源和技术不同:基于应用内搜索技术,豌豆荚一览获取来自应用内的内容,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优质内容提供方开发自己的应用不再提供 RSS 内容,这会是将来的趋势;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内容消费有新的特征:对比桌面互联网,以应用为基础的移动互联网除了可以帮助大家获取很多信息,还能做很多的事情,比如看到了一部好看的电影资讯可以立即购票观影,看到了一本好的书可以立即购买并送货上门。豌豆荚应用内搜索技术理解并能整理这些内容和功能,这是传统 RSS 阅读器不能比拟的;
4、我最近一直在用一览,之前使用频率很高,觉得内容很好。但是现在我发现我关注的应用实在是太多了,很多内容其实我并不太感兴趣,感觉用起来有点累。随着豌豆荚一览支持的应用越来越多,用户使用时间越来越长,会贪婪添加过多应用应该也是豌豆荚一览团队意料中之中的事情。希望豌豆荚团队会针对这一问题做出改进,例如把退订做的简单一些等;
5、豌豆荚一览是一个工具类型的产品,所谓工具,就是一个用户可以完全自己做主的东西,用户要看什么应用不看什么应用,完全由自己决定。对于向用户推荐的应用,豌豆荚的原则是推荐和豌豆荚的品牌调性一致,例如积极推荐更美好的内容而不是吐槽负面的应用。
6、豌豆荚一览通过扫描用户安装的阅读类应用,为读者提供聚合的内容。那么,对于有账号体系的社交应用豌豆荚将会如何处理。用户在社交平台的个人内容占据了内容消费的很大一部分。我们需要考虑到,用户会不会喜欢把 微博 个人内容和来自其他应用的非个人内容放在一起浏览。关于这个问题相必豌豆荚团队也会有在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