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很反感这些心灵鸡汤,而一度也认为积极心理学就是心灵鸡汤的另一个名词,直到我看见马丁·塞利格曼的这样一句话:
积极心理学并不是告诉你应该乐观、应该高尚、要有幽默感,它只是描述这些人格特质的结果,例如乐观的人比较不会抑郁、身体比较健康、比较会有成就。你对这些信息的处理方式完全取决于你的价值观和你的目标。
于是我开始看这本《活出最乐观的自己》。
首先,这本书的书名起的的确是标准的“畅销书”,和那些《成功人士的秘诀》《十句话教会你成功》很像,但是他的内容其实是专业性很强的,可不要被它的名字误导了。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悲观、无助以及导致的抑郁。书中用了很大的篇幅详细地说明了抑郁的原因、症状、治疗等。抑郁,离我们并不遥远,有很多明星都受抑郁症的困扰。但是有很多人总是认为抑郁就是悲观低落,抑郁造成的伤害都是因为内心的不够强大,其实并不是。一般性的抑郁是一种正常的情绪,但是重度抑郁障碍的抑郁信号会持续两个星期及以上,在这段时间里,觉得任何人和事情都没有意义,什么都不能让你感到愉悦和兴趣,这便是无助。
对于那些痛苦不堪的抑郁症患者,因为这些知识的没有普及,被人们觉得“这点小事还要死要活的”“不就有点情绪低落吗,过些日子就好了”甚至死了还被认为是懦弱。当那种抑郁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情绪的时候,生命所有的希望都被夺去,没有体会过的人都没有办法去想象吧。
在书中测试里我测出自己有中度抑郁和中等程度的悲观。虽然因为中外的标准不同,测得的悲观程度一般是会超过事实的,但我有很明显的反刍,即一件事过去之后或者失败之后,我会一直回想整个过程,可能是哪里出了差错,是自己哪里的表现不好,而可能会陷入自责和自卑。
除了基本的介绍之外,书中还对乐观者和悲观者进行了比较。乐观者会有很多优势,悲观者也有一些优点。无论如何都会有人悲观也都会有人不悲观,而且悲观是可以改变的。并且而且这一切,都有实验基础和生理基础,通过严谨的可控的实验来研究习得性无助和乐观,而不是通过个人体验、顿悟、第六感觉得来的,有着科学依据,这也是这本书不同于鸡汤的原因。
正如文章开头的那句话所言,这本书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而非灌输一种价值观。“当不好的事情发生时,悲观的人怪罪自己,乐观的人怪罪旁人或环境。当好事情发生时,悲观的人归功于旁人或环境,而乐观的人归功于自己。”这些语言都非常中立,我个人并不认为单独一个习得性乐观就足以抵挡整个社会的抑郁症潮流,乐观只有跟智慧结合在一起时才有用,它单独存在时没有任何意义。乐观是帮助一个人达到他所设定的目标的工具,乐观是否有意义取决于目标的选择,当习得性乐观是与社会奉献相结合时,抑郁症的泛滥和生命的无意义感才会被遏制。
文章中提出了要改变悲观,是改变自己的解释风格,重新归因,重新定位,但是乐观是有风险的,让一个不乐观的人乐观,他就会面临失去他一直以来评估自己、评估周围风险和机会的能力的风险。如果你要让他相信他具有他没有的能力,他能控制他不能控制的东西,他比他想象得还优秀,那你最好证明给他看,不然,你怎么知道,这种正向幻觉对他一定好呢?乐观其实只是一种若有若无的可能性,如果什么都不做,这个可能性就不存在。所以与其让人乐观,相信这种可能性存在,不如让他动起来,自己去找寻可能性。
其实有些事情,无论我们是否接受,都是基因的原因,就好像宿命,从一出生就会决定你是更可能成为老师还是医生。我们的悲观和乐观,可能会影响我们的人生,甚至影响周围人的人生,比如身边的朋友,比如家庭中的成员。但是依然有些人,无论如何都会乐观,也有些人,注定只会悲观。
这本书,也许可以让你学的乐观,但更可贵的是对抑郁和悲观有更客观的认识,通彻地认识到自己想要的是怎么样的生活态度,想成为的是怎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