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话的音量,暴露了你的修养
有人说:你说话的音量,就是你的教养。
细想一下,确实是这样:约束自己,在公众场合能管住自己的音量,不扰于人,是一种礼貌;一视同仁,面对弱者不高声呼和,面对强者不低声唯诺,是一种品德;管住脾气,对亲近的人不大声嚷嚷,对陌生人也能一团和气,是一种美德。最难能可贵的是,音量里藏着善良,音量是有温度的。
前段时间,和学长在餐厅吃饭,一对夫妻抱着宝宝坐在我们对面。过了一会儿,婴儿开始啼哭起来,丈夫听到孩子哭了,心烦地冲老婆大声嚷嚷说:“孩子饿了,快给他喂奶啊!”男人说完话后,很多人都扭头看了过去,女人很难为情地让丈夫小声点,没想到他反而更大声地呵责妻子。女人又气又恼,又碍于公众场合不好发作,只好忍了回去。过了一会儿,她还是没有给孩子喂奶,只是很羞涩地往我们这边看了一眼。学长看到后,立刻压低了声音告诉我要换一个餐桌。
作为丈夫,男人毫不顾忌地大声说话让妻子难堪;作为陌生人,学长悄无声息地为女子解围。小事最能见人品,细节最能见智慧。两人简单的反应,个人的修养,高下立见。
在不同的场合用合适的音量,需要的是智慧;对不同的人都能谦和有礼、不卑不亢,需要的是格局。
生活中,总有些人喜欢抬高音量来为自己壮胆:吵架时,扯着嗓子,吹鼻子瞪眼,一声比一声大;讨论时,为了证明自己,不仅音量大,还会忍不住有其他动作;比赛时,有时会用语言向对手示威,让对手求饶。
以声压人真的有效果吗?并不一定。正所谓,公道自在人心,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孰是孰非明眼人靠心就可以分辨了,音量大小根本就改变不了什么。
错的事情不会因为你声势大就变成对的,对的东西也不会因为你音量小而变成错的。
最近热播剧《延禧攻略》中有两个角色设定很有意思。一个是秦岚饰演的后宫正主富察皇后,温柔端庄,做事也十分低调。另一个角色是后宫排行第二的高贵妃,她与皇后的性格截然相反,她嚣张跋扈,泼辣无比。
高贵妃说话声色俱厉,经常大声训斥责骂后妃,众人都被她的气势所震慑,从不敢反驳她。皇后则是完全没有架子,对待谁都温声细语,不急不躁,让人倍感亲切。高贵妃以声压人,众人表面上臣服高贵妃,实际上却对她恨之入骨。皇后温和待人、以德服人,在众人心中树立起不少威望。
俗语说,“有理不在声高”,你是否在理和讲话的声音大小无关。以声压人,要么关系破碎,要么只能让别人信服一时。而以德服人却能让人心服口服,皆大欢喜。有修养的人懂得和颜悦色地解决问题,不给你压迫感和不适感,用尊重的态度赢得尊重。
曾听过这样一段话:讲话时最好自觉地降低音量,不光是因为太大声会吵到别人,而是因为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音量都控制不好,会让别人很难信任你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一个人的才华不是高声宣扬,靠吹嘘就能够被发觉被认可的。你若没有实力,即使你发出的声响再大,也会被淹没在人群里。
上周,朋友公司讨论一个项目,公司两个策划小组分别提交了一份策划案。在报告大会上,A组负责人一边报告,一边自吹自擂起来,声音也比常人高出了好几个分贝。听他的汇报,周围的人频频摇头,表示不赞同。可是,别人的反应越不赞成,A组负责人为了撑住场面就越大声说话。听到后来,老板都不耐烦地叫停了他。轮到B小组负责人汇报的时候,低调沉稳了许多,面对他人的质问,他也都不慌不忙地应对,一个个耐心地给出解答。报告结束部分,他还慢条斯理做了很多延伸分析,让众人眼前一亮。
以声示人,不如以才示人。用实力说话,要胜过千万句的废话。“王婆卖瓜式”的自卖自夸,虚张声势的自我包装,不仅不能博取认可,反而会让人心生厌烦。与其天天自吹自擂,不如先打磨好自己,成为一匹真正的千里马。当你足够出色,你的才情是无论如何都藏不住的。即使你不说话,你的才华也会替你说话。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